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宁军.论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9):67-69. |
[2]、 | 吴勇.传统无讼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5(6):68-70. |
[3]、 | 王志宏.无讼及调解: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8):21-23. |
[4]、 | 莫良元.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无讼根源之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56-57. |
[5]、 | 张晓昀,裴劲松.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传统"无讼"思想的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8):133-136. |
[6]、 | 周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隐私权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08(14):61-66. |
[7]、 | 周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隐私权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08(7):61-66. |
[8]、 | 张乃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精神的影响[J].理论界,2004(1):96-96. |
[9]、 | 张梅姿,贺志明.无讼的价值取向与调解制度的法律传统[J].湖南社会科学,2012(3):108-110. |
[10]、 | 梁妙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观及其当代意义[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8-31. |
[11]、 | 苗延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法律文化体系的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36-40. |
[12]、 | 徐娜娜.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当代文化养老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4). |
[13]、 | 孙玉霞,张雅丽.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社会科学,2005(6):55-58. |
[14]、 | 陈凤芝,范本腾.中国传统“无讼”思想若干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11). |
[15]、 | 贾艳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设计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9):127-129. |
[16]、 | 宋云峰,孔燕.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传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3):134-137. |
[17]、 | 李志英.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术论坛,2005(7):27-30. |
[18]、 | 祁建平.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权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170-173. |
[19]、 | 崔寅.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55-57. |
[20]、 | 李会平.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兰州学刊,2008(8):167-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