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美国西部开发人口迁流的经验与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引用本文:谢兆芬. 美国西部开发人口迁流的经验与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8(1): 21-25
作者姓名:谢兆芬
作者单位: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理论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9
摘    要:文章对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人口迁流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吸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关 键 词:人口迁流 生态环境 美国 西部开发 中国 西部经济 土地开发 就业机会
文章编号:1006-639X(2001)01-0021-05

The Enlightment We Gain And The Lesson We Learn From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During The Westward Move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XIE Zhao fen. The Enlightment We Gain And The Lesson We Learn From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During The Westward Movement In American History[J].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1, 18(1): 21-25
Authors:XIE Zhao fen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lateral comparable research about American and Chinese population migratory phenomenon in west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migratory direction,style,pulling force,result,history background and migratory place and so on.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ides and points ou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which Chinese westward development can draw from.
Keywords:population migration  experience  lesson  ca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14条):
[1]、田祖海.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田祖海.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13(3):57-61.
[3]、严金明.美国西部开发与土地利用保护的教训暨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2):119-126.
[4]、黄晓云.美国西部开发中的制度创新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22-25.
[5]、王新哲,何永贵.美国西部开发的经济效应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27.
[6]、师银燕,朱坚真.借鉴美国西部开发教训谈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制度建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7]、吴昌珍.美国西部开发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借鉴[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421-423.
[8]、李敏纳,蔡舒,覃成林.中美西部人口资源开发的比较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4):37-45.
[9]、李蓉.美国西部开发的土地政策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87-88.
[10]、张礼萍.美国西部开发成功的经验与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11]、李丽霞.抗战时期“西进运动”对河南人口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22.
[12]、叶文振.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1):73-77.
[13]、李文玲,戚桂琴,温玉甫.中国历史上职业技术教育的变迁[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4]、李青.论楼兰艺术史研究中民族与图像问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72-7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