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引用本文:李怡.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J].中州学刊,2002(5):79-83.
作者姓名:李怡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重庆,400715
摘    要: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反现代性”思索中 ,世纪之末的中国“后现代”思潮与世纪之初的学衡派有着跨越时空的重要沟通与联系。在关于现代性的质疑当中 ,它们都呈现了“启蒙”与“反启蒙”、“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复杂纠葛 ,都存在着对于现代中国文化状况的深深的隔膜。更加引人注目的事实是 ,在现代中国的诸如此类的纠葛当中 ,我们读到的常常是一种缺乏共同思想基础的对话的尴尬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呼唤着一个有效的“思想的平台”。

关 键 词:反现代性  后现代  学衡派  思想的平台
文章编号:1003-0751(2002)05-0079-05
修稿时间:2002年3月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