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同意”:非洲如何接纳中国农村的发展经验?——某中坦援助项目的发展人类学观察 |
| |
作者姓名: | 雷雯 王伊欢 李小云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100193 |
| |
基金项目: |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支持的“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项目 |
| |
摘 要: | 中国农村发展经验能否为非洲学习,是学界关心的热点,但对于“怎样学习”还缺乏微观的分析.因此本文以坦桑尼亚实施的某村级减贫项目为例,围绕项目的本土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究“非洲的村落是如何接纳中国农村发展经验”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在项目中推广的中国经验与非洲村落的农业技术及管理方法相异,但这种异质性被非洲本土的管理团队通过身份策略、监督策略构建起来的同意机制所弥合,并随同项目的增产成功,同意进一步内化,项目的实施从“村干部监督”进一步转变为村民之间的“相互提醒”.中非之间围绕以“精耕细作”及“村干部带头”为核心的中国发展经验的项目互动,最终形成了一种中非“发展的共谋”.
|
关 键 词: | 对非农业援助 同意 平行经验转移 发展人类学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