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
引用本文: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J].中州学刊,2008,1(2):227-234.
作者姓名:曹顺庆  王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关 键 词:学科化  体系化  范畴化  异质性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化  中国化  古代文论  道路  文学批评  学科史  互补  交流  文论思想  文明对话  前提  异质性因素  西方文论  研究  对话语境  跨文明  中西化合  理论资源  话语规则  理论视域  阐释性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227-08
修稿时间:2008年1月8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