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游走于碑和帖——梅跃辉学书思考
作者姓名:曾翔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办公室;
摘    要:碑和帖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清代以来有关碑学和帖学的分野与争论就不曾间断,在此提及,并无意于碑学与帖学的梳理和辩证。碑和帖作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数干年的璀璨,是书法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均有所长,但无所谓优劣,更不可偏颇。

关 键 词:中国书法  帖学  碑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吕金光,林敏华.碑学时风下的白蕉帖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231-234.
[2]、刘天翔 游走于多种生活态度之间[J].温州瞭望
[3]、陈夫龙.游走于暴力和正义之间——论蒋光慈的革命侠义情结[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陈夫龙.游走于暴力和正义之间——论蒋光慈的革命侠义情结[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3):45-48.
[5]、王洋.游走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论创造社成员文艺创作的特性[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58-61.
[6]、康鑫,丁志军.游走于诗性与智性之间——论铁凝小说的叙事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7-10,49.
[7]、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对文庙再定位的几点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陈忻.游走于宋词元曲间的萨都刺咏史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7-71.
[9]、金露.游走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43.
[10]、白雁文.新世纪旅程碑——上海世博会[J].老友,2010(5):21-21.
[11]、贺姗姗.游走于边缘的反抗——重返20世纪70年代民刊《今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
[12]、王涧泓,莎丽萍.《姜行本纪功碑》勒于巴里坤原因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26-28.
[13]、李晓辉,李艳梅.游走于两个世界间的作家——马尔克斯与莫言创作的类同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28-31.
[14]、张婷.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9).
[15]、俞建文.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基于N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一项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76-82.
[16]、刘春玲.游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探寻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成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
[17]、刘洁.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唐代和亲诗浅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29-134.
[18]、邓晓芒.关于新实践美学原理的再思考——再答章辉先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
[19]、孟伟.游走于历史与哲学之间的《论语》学研究——《论语学史》书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7-127.
[20]、潘雪江,周茜.陈国欢:游走在艺术和市场中间[J].金陵瞭望,2009(12):28-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