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铁路对淮河流域经济的驱动(1912-1937) |
| |
作者姓名: | 朱正业 杨立红 |
| |
基金项目: | 安徽大学生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 |
| |
摘 要: | 20世纪上半叶,京汉、津浦、陇海、淮南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有力推动了淮河流域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受铁路这一新兴运输方式的影响,淮域农产品销量倍增,商品化程度提高,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现区域化、集中化的倾向;工业分布向铁路沿线位移,工业品产量不断提高;铁路因速度快、运力大,在淮域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铁路沿线城市迅速成长,运河、淮河沿岸的城市则渐趋衰落,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
关 键 词: | 民国 铁路 淮河流域 经济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