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在感性认识中的能动作用 |
| |
作者姓名: | 梁国春 |
| |
摘 要: | ![]() 关于感性认识,通常认为,它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而人的感性映像就象照相机一样机械地摄下客观事物的外形,把认识开始的初级阶段完全看成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我认为这样理解感性认识是十分粗浅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感性认识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特点,而且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的理性思维活动必然影响感性认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了人的意识内容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依赖.主体获得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离不开物质的感性实践活动,感觉和知觉作为人的知识的源泉具有确实可靠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