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户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 |
| |
引用本文: | 侯建新. 民国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户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J]. 理论与现代化, 2001, 2(5): 62-68 |
| |
作者姓名: | 侯建新 |
| |
作者单位: |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300073 |
| |
摘 要: |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冀中农业生产与经营仍处于比较传统的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中,而农民的负担愈来愈沉重,亏损户占相当大的比例.当时冀中农村经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小生产中的一部分已与大市场联系在一起,农户经济的性质逐步发生变化.但由于耕地上劳动生产率始终没有走出低水平重复的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即使外部市场条件的改善给农民带来一些生计,但不足以改变个体农户世世代代积贫积弱的状态.众多农户的普遍贫困或说内需极度疲软,是旧中国农村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发展的瓶颈.
|
关 键 词: | 民国年间 冀中 农业 农户 |
Agriculture Cost and Peasant Household Burden and Surple in Hebe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