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人工智能的三重审思
作者姓名:赵泽林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机器论研究” 19FZXB08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 19ZDA113 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分析,对于我们科学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历史影响,回应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来看,由一般机器逐渐发展而来的人工智能,本质上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历史产物,是一般机器在当代的最新形态。人工智能机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后同样会对工人生产劳动形成价值反噬,这种异化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驱动和主导下的资本增殖逻辑。从这个角度看,已经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社会更有可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

关 键 词:《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人工智能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