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向“我之所是”的浮槎:论林语堂对生活哲学的觅求
引用本文:肖百容,谢诗婷.通向“我之所是”的浮槎:论林语堂对生活哲学的觅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9-124.
作者姓名:肖百容  谢诗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楹联创作语言与文体史料整理与研究(17AZD030);;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礼的精神——中国楹联与政治文化(CX20200495);
摘    要: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与跨文化交流史中成就斐然。他在“中学西传”过程中所凸显的独特多元文化观,以生活哲学作为底色。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他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接受、对西方现代文明观念的借鉴以及对自身独特审美意识的观照之中。以身体为浮槎来构筑的诗性审美体验,是林语堂阐释“我之所是”的表达方式与内在动力。他在文学著述与社会批评中透露出重自然、尚自由、求自我的言说取向,促使了合理近情的东方智慧在读者心中潜生根蒂。

关 键 词:林语堂  生活哲学  生活的艺术  跨语际写作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