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物”之呈现、聚集与诚明——基于阳明心学的考察
作者姓名:龚晓康  Wang Xiaonong
作者单位:1.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2. 贵州大学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Ludong University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阳明学知识论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X06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成了源初的存在场域:本心之感应而有良知之明觉,良知之明觉而有意识之发动,意识之发动而有事物之呈现,事物之呈现而有身体之感触。这种身—心—意—知—物所共同构成的源初场域,即是物之“自体”;经由意识之对象化而为身体所感触者,则为物之“现象”。而基于主体间性的作用,“物”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意识在自我象化的同时往往存在着小我的执着,遂使身—心—意—知—物的源初场域破裂,“物”成为外在于人的存在者,而人亦为外物所役使。故而,格物的重点在于诚明工夫,物来顺应而不为物所役,最终回归源初的存在场域。究言之,阳明所论之“格物”,超越了单纯的事物认知而成为道德的工夫,“不诚无物”说也就获得了存有论的阐明。

关 键 词:阳明心学  心外无物  格物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