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基于双重认同视角 |
| |
作者姓名: | 王汉瑛 田虹 邢红卫 |
| |
作者单位: | 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太原 030006,吉林大学 商学院,长春 130012,山西大学 管理与决策研究所,太原 030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GL0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YJA630145,18YJA630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6YJC790113,18YJC63017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7203);山西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QN-2017010);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晋教科[2017]12号);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8232) |
| |
摘 要: | 近年来频发的企业丑闻中,内部审计师为维护组织利益参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果却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内部审计师面临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与普通员工迥然不同,结合职业情景探讨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成因和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率。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结合儒家伦理将此困境上升为“尽忠”还是“守义”的文化困境,进而提出双重认同对内部审计师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和联合效应。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理性机制是道德推脱、感性机制是预期内疚。通过两阶段调研,收集212份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越高或职业认同越低,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高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高;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低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低;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低。当双重认同相等时,该倾向介于二者之间,且认同水平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呈倒U形关系。双重认同的联合效应通过激发道德推脱和遏制预期内疚来推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结合职业情景研究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使社会心理学和商业伦理学在审计领域得到延展和深化;将具体的伦理困境上升到文化困境,有助于嫁接西方理论,发展解决中国现实伦理问题的本土化伦理理论;提出双路径模型,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感性和理性机制,拓展了伦理决策的理论框架。
|
关 键 词: | 内部审计师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组织认同 职业认同 道德推脱 预期内疚 |
收稿时间: | 2018-02-08 |
修稿时间: | 2018-05-21 |
|
| 点击此处可从《管理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管理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