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李虹.河上肇和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探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2). |
[2]、 | 新理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 | 谢应瑞.布鲁诺的历史功绩和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
[4]、 | 屠承先.柳宗元的自然观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
[5]、 | 魏占武,金中祥.论孙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1). |
[6]、 | 张谷.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4):458-462. |
[7]、 | 李虹.河上肇与李汉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14-117. |
[8]、 | 徐锦中.《内经》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4-28. |
[9]、 | 裴烽,宋代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
[10]、 | 欧阳茂森,张瑞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
[11]、 | 兰明.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93-96. |
[12]、 | 高朝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
[13]、 | 王守华.西周哲学的性质及在日本哲学史上的地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
[14]、 | 孔繁.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說和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6). |
[15]、 | 王立.康德的先验自由观及其在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5). |
[16]、 | 贺金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51-154. |
[17]、 | 李冠英,马俊峰.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6). |
[18]、 | 王立.康德的先验自由观及其在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
[19]、 | 朱光甫.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史[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
[20]、 | 何萍.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