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韩非子对古今之变的论说
作者姓名:白彤东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古今中西参照下的《韩非子》政治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X05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先秦思想主流将历史与先圣先贤的言行当作规范性的来源,但韩非子却将其作为他政治理论的研究与解释的对象,这种对历史的态度与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更接近。他对尧舜之道的超越性的否定,来自于他的古今之变理论。他认为,古代人少物多,故民众不争,但人口自然增长带来了"今天"物质的相对匮乏,从而导致了人与人的争斗,而这种争斗不能靠人朴实的善性、或者古代的尧舜之道来解决。并且,他进一步指出,古代圣王缺乏物质回报,而当今的统治者不然,因此尧舜禅让并不代表着他们有很高的道德境界,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期待尧舜再世来解决当今的问题。但他的古代圣王与当今统治者的对比(前穷后富)似乎与古代人民与当今人民的对比(前富后穷)相矛盾,而本文将试图回应这个问题。韩非子的历史描述,与《庄子》、《墨子》的一些相关描述有乍看起来类似的地方。他对人类社会状态的描述,以及隐含的人性假设,与荀子、《老子》,乃至西方哲人洛克、霍布斯都有可比较的地方。通过对这些相关思想的比较和分疏,笔者希望进一步澄清和阐发韩非子的相关观点。最后,笔者会对韩非子的古今之变的观点进行批评,指出他对古代和"今天"社会的理解都有问题。特别是,在他批评儒家没有历史感的同时,他自己却给出了不再有历史演进的、永恒的"今日"世界之图景。这是他的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缺陷,也应该为秦的政治实践的最终失败负有理论上的责任。

关 键 词:韩非子  古今之变  《老子》  荀子  洛克  霍布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