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构造与乡村建设: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希圣的乡村建设思想
引用本文:魏本权.社会构造与乡村建设: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希圣的乡村建设思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88-93.
作者姓名:魏本权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项目号:10&;ZD076)
摘    要:陶希圣把"解剖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史的决算"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构造的机理分析来探寻中国乡村农民、农业与农村空前危机的根源。基于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诉求,陶希圣主张回归国民党一大精神,坚持孙中山民生主义导向的建设思路,在现代中国革命的视野下谋划土地问题、农民问题的解决,唤起民众创造新社会、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与同时代的社会思想家和乡村建设实践者不同,陶希圣致力于揭示中国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背后的社会关系,从生产关系角度缕析农民和农业问题折射的都市与乡村、土地资本与生产资本、土地所有与使用、农民与商人资本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社会构造  社会关系  乡村建设  陶希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