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
引用本文:王俊秀,周迎楠,裴福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J].民族学刊,2021,12(5):17-23, 108.
作者姓名: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关 键 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内群体认同
点击此处可从《民族学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民族学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