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本体与他者:当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非遗化”反思
引用本文:张祝平.本体与他者:当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非遗化”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6):75-83.
作者姓名:张祝平
作者单位: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状况研究”(批准号:16AZJ007)
摘    要: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 21 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 然而,在“文化求纯冶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冶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冶。 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冶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关 键 词:民间信仰    非遗保护    本体与他者    科学历史观    文化反思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