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形成与嬗变
引用本文:黎小龙.“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形成与嬗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5):171-182.
作者姓名:黎小龙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市 400715
摘    要:具有当代科学意义的“巴蜀文化”,于抗战时期由卫聚贤提出。但“巴蜀文化”概念和基本内涵形成和确立的标志,则是《说文月刊》两期“巴蜀文化专号”的出版。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是“巴蜀文化”概念发展最明显和丰富多彩的时期,川渝两地出现分流:四川出现由“巴蜀文化”向“古蜀文明”和“巴蜀文明”的提升和拓展,而重庆则出现从“巴蜀文化”“巴文化”向“巴渝文化”的嬗变。“巴蜀文化”与“巴渝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既顺应了学术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抗战、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文化概念的创新,意义非凡,不仅直接推动了学术的发展繁荣,更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

关 键 词:巴蜀文化    巴渝文化    巴蜀文明    郭沫若    重庆    卫聚贤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