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合本子注疏论
引用本文:周生杰.合本子注疏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41-46.
作者姓名:周生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佛教经典流传到中国,最先并非直接的梵语原典,而是经由西域各国的所谓“胡语”翻译而来,从胡语译成汉语后,往往失去梵语佛典的初本面目。在佛教经典传授的初期,传授者采用“格义”的阐释方式,把佛教术语与中国本土固有的概念相对应,以期很好地理解经义。魏晋之际,随着一经多译的大量出现,“合本子注”的形式不但为佛经翻译和阐释带来了方便,使佛经更加中国化,而且还影响到其它古书的注释,最终确立的“集注”体成为注释学上最重要的体例,古代有名的注释典范之作,大都采用“集注”的形式,注释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关 键 词:合本子注  胡语  格义  集注
文章编号:1001-5035(2006)02-0041-06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25

On Sutra Translation in Ancient China by Integrating Merits of Parallel Versions
ZHOU Sheng-jie.On Sutra Translation in Ancient China by Integrating Merits of Parallel Versions[J].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06,31(2):41-46.
Authors:ZHOU Sheng-jie
Abstract:
Keywords:Integration of the Merits of Parallel Versions  "Hu" Languages  Equivalent Translation  Collective Not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