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30年代鲁迅语言观的变化及文化身份隐喻
引用本文:黄轶.30年代鲁迅语言观的变化及文化身份隐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6).
作者姓名:黄轶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
摘    要:20年代末至30年代,“五四人”在新的文化语境下重新分化与聚合,语言变革便更具文化身份的隐喻性.这一轮的语言之争不仅标示着知识者文化身份的转移,也预示着新的“权势身份”的生成,其间鲁迅的语言观也既有“存”又有“变”.鲁迅、胡适等能撇开分歧借《中国新文学大系》重新联手,是这些“被挤成了三代以上的古人”在自我反省中对新文化和新文学“正统”地位的重新强调,也是对各自“新权力话语”的探寻和确认.

关 键 词:鲁迅  语言观  文化隐喻  话语身份

Lu Xun's Change in His Linguistic View in the 30s and Its Mapping onto the Cultural Identity
HUANG Yi.Lu Xun's Change in His Linguistic View in the 30s and Its Mapping onto the Cultural Identity[J].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2,16(6).
Authors:HUANG Y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