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效应研究
引用本文:毛艳华,信超辉,卓乘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效应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2(4):26-37.
作者姓名:毛艳华  信超辉  卓乘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项目号18ZDA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区域联动机制及发展研究”(项目号U1601218);;“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体制机制研究”(项目号18JF17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发现: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空间网络分布特征,港深穗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省会”组合是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核心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网络联系对各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人力资本由于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和分布不均衡导致相应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相比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的空间网络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建议构建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合作与联动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粤港澳大湾区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网络结构  经济增长  社会网络分析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