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透视描写:文学意境的形式基础
引用本文:付骁.透视描写:文学意境的形式基础[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121-128.
作者姓名:付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基金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校内项目:中国文学图像化的历史与理论(XNW2016008)
摘    要:从纪昀和王国维对"意境"的使用来看,意境源于诗人的眼前实景.诗人用语言符号将眼前的"难状之景"再现出来,读者由此想象出具有景深效果的视觉景观.意境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描写,景是其摹仿对象,"阔远"和"如画"是其美学特征.诗人运用的透视描写是文学意境生成的形式基础,相反,议论和叙述等语言表达方式达不到这种效果.意境可分为"视错觉"式、"门窗借景"式和"平面重叠"式三种类型.意境和"不隔"诗要显"等诗歌理论的核心均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中原战乱催生了中国山水诗,南方"如画"的山水景观是意境生成的现实基础.中国现代学者对艺术品形式的轻视和对"形似"的恐惧导致了意境的泛化,虽然这能使读者远离偶像崇拜,但同时也使后者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直观体验.现代读者没有必要在意义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体验到在语言中栖居的乐趣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想境界.

关 键 词:意境  可视性  透视描写  如画  偶像崇拜
收稿时间:2016/5/6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