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
引用本文:张东,尹帮文,杨婕.“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1):102-111.
作者姓名:张东  尹帮文  杨婕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 400020,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95958部队军政教研室,上海 2001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议题设置的自媒体公众表达机制与规划研究(19YJA710055);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德育实践研究(2017-GX-108)
摘    要:“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创造性继承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原则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阐发了“感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能动原则,赋予其三重规定:为生存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物质交往活动、为个性自由推翻现实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机制作为推动和创造原则论证了感性活动从“生存”到“自由”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揭开了整个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确立了其哲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整体超越。而对感性活动进行生存、反思与自由的当代诠释,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找到重要哲学支撑,这既从学理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印证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殊历史性,又在实践层面预示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性,为社会创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关 键 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感性活动  辩证法  主要矛盾
收稿时间:2019/11/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