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引用本文:辛德勇.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J].文史哲,2011(4).
作者姓名:辛德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摘    要:钟楼和鼓楼,是中国古代都邑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在当代社会民众的一般印象中,当这两座建筑成对组合配置时,通常是钟楼居东,鼓楼在西,常言所说"晨钟暮鼓",正与这种东西方位相对应。然而,若是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则可以看到,这种配置形式并不是亘古不变的传统,而是唐代以来佛教在全国各地普遍兴盛之后才逐渐形成的现象。首先是在唐代世俗社会的建置当中,以东鼓西钟作为定制,而佛寺则以东钟西经作为定制,佛寺的制度并且迅速为道观所仿效。至南宋时期,在一部分介于世俗建置与道教宫观之间的祠庙当中,率先出现了融合仙凡两界的东钟西鼓对置形式,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紧随其后,元朝在道观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这种新的布局形式。进入明代,它又被佛寺接纳成为通行的定制,并在清代发展成为佛、道两教和世俗三界共同行用的钟、鼓楼配置准则。

关 键 词:钟楼  鼓楼  都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