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礼仪特征与精神内涵之变迁——兼论释奠古礼向新礼的演进 |
| |
作者姓名: | 王志清 陈文敏 |
| |
作者单位: |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2.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
| |
基金项目: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314) |
| |
摘 要: | 释奠古礼起源甚早,属于非时而祭的简约之礼,具有不忘先祖、敬祖归功的礼仪内涵。周代的释奠古礼存在两个受祭系统:先祖先王(多于“庙”中举行),先圣先师(于“学”中举行)。“学”中所行的释奠礼显示出重视人事经验、知识智慧的理性倾向和文教意味,是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历程在礼仪上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孔子及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地位的提升,历经汉、魏、晋,释奠古礼最终由对先圣先师的群体祭祀演进为专祀孔子之礼。释奠孔子新礼结合了祭祀礼典与讲经活动,南北朝、隋唐时期更形成为规范隆重、自由辩论的学术盛会,以及国家礼仪文化展示盛典,具有了崇圣重师、继承道统、昌明经学的新的礼仪内涵。当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礼文化,应处理好礼仪展示和精神承传的关系,发挥释奠礼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
|
关 键 词: | 释奠古礼起源甚早,属于非时而祭的简约之礼,具有不忘先祖、敬祖归功的礼仪内涵。周代的释奠古礼存在两个受祭系统:先祖先王(多于“庙”中举行),先圣先师(于“学”中举行)。“学”中所行的释奠礼显示出重视人事经验、知识智慧的理性倾向和文教意味,是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历程在礼仪上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孔子及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地位的提升,历经汉、魏、晋,释奠古礼最终由对先圣先师的群体祭祀演进为专祀孔子之礼。释奠孔子新礼结合了祭祀礼典与讲经活动,南北朝、隋唐时期更形成为规范隆重、自由辩论的学术盛会,以及国家礼仪文化展示盛典,具有了崇圣重师、继承道统、昌明经学的新的礼仪内涵。当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礼文化,应处理好礼仪展示和精神承传的关系,发挥释奠礼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 |
|
|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