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鹏 《职业》2014,(5):104-104
中职院校的学生思想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的一大敏感话题。班主任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学生及家长齐抓共管,是做好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进头脑、进教室、进宿舍、进家庭”的“四进”方法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及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2.
殷军荣 《职业》2013,(35):47-47
说服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常用方法。笔者结合职教本身的特点,提出提高说服教育效果的“四多”“四少”原则,即:少些“夸夸其谈”多些“耐心倾听”、少些“疾言厉色”多些“和风细雨”、少些“强行灌输”多些“启发疏导”、少些“亡羊补牢”多些“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明中“共处”思想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承认伊斯兰教普遍性/唯一性与各种以伊斯兰教为标尺而划定的“他性”存在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使用世界主义光谱来对伊斯兰文明中不同“共处”思想进行排列,从最偏向宗教普遍主义一侧到最偏向宗教社群主义的“共处”思想分别是:不同伊斯兰教派间的“共处”思想、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同宗教群体间的“共处”思想、古代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近代以来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非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共处”思想、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处”思想等六种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共处”思想来纾解当今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诸种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关共和国     
广告的疯狂入侵性教消费者失去耐心和信心;而公关会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欲望,自动自觉地去选择品牌。小的公关人员与大的公关家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做的是“术”还是“道”。来自不同领域的4位公关精英一起开讲,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于1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为我们重新认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民族国家虽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量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别属于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世界的未来勾勒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前景:伊斯兰文明有可能与儒教文明联手一起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由此引起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滥用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战争。对于饱受20世纪战乱之苦和即将迈人一个新千年的人类来说,这一有关世界未来前景的预言无疑令人倍感沮丧,不啻是可怕的梦魇。  相似文献   

6.
君隆 《当代老年》2008,(12):56-56
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采取四种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老干部的满意度。一是“见面”交流,二是“上户”调查,三是“对点”答疑,四“亲情”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需要选择,我们经常在选择。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惑时要选择;在“利”与“仁”的权衡中要选择;在“歧路之中又有歧焉”的喟叹中我们要选择;在不同质的事物之间要选择,在同质事物之间有量的差异时也要选择。选择作为一种人们的经常行为,必须存在这样三个条件:面临选择的对象不是惟一的,惟一的对象不必选择;选择的目标要在对象之中;选择主体要有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倾听     
《现代妇女》2010,(1):3-3
每天要做的事:帮对方做件事,哪怕很小的事。拥抱。说对方“对”、“辛苦了”。每周要做的事:至少每周安排一次不少于一小时的交谈,互相沟通沟通。每月要做的事:给他一个惊喜。每三个月或每月要做的事.总结。暂时离开一点时间让他想念你。  相似文献   

9.
在伍尔夫的名作《到灯塔去》中,以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和以拉姆齐夫人及莉丽为代表的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分别对“知识”不同的理解。在小说中,男性将“知识”理解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而女性则认为“知识”是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在伍尔夫最终描画的理想场景中,这两种不同的“知识”得到了融合,体现为建立在了悟人生真谛基础上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0.
白日做梦:专家们认为,“空想”对松弛身心大有益处。“白日梦”虽然是虚幻的“遐想”,但对人的精神心理有积极的作用,能让人从乏味、烦恼的现实中游离出来,有助于消除生活中的不悦。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用人类身体语言来传情达意。旱在史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故舞蹈中的每一动作都有其特定含义。本文将以煅心村的“魂跳”为例进行分析。“魂跳”是煅心村杨姓族人信仰的重要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阐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巫舞。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用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反复地演绎神灵在前世所经历的场景,去寻找一种叫“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这阴森恐怖的民谚,常让一些临“坎儿”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也让家人陪着揪心!其实,老人要过的两个“坎儿”。不过是个误会,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20~15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0,(8):16-17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就关系百姓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养老保险”超过前两届冠军“反腐倡廉”,首次名列网友关注热词排行榜榜首。“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对建立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水平、解决具体养老问题的观点和建议,表现出了对养老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安子 《女性天地》2010,(10):45-45
“花心”,似乎永远都是男人的专属词。其实,女人也会花心,不过相对男人,女人“花”得比较含蓄,“花”得比较收敛。不同类型的花心女郎,各有各的风情。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 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16.
彭承武 《老年人》2011,(11):11-11
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养”、“医”、“教”、“学”、“乐”、“为”等方面的工作,事情多、要求高、标准严、任务重。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做到“五有”,才能“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相似文献   

17.
人到老年,应该注意,别多以下六种“心”。1、多疑“心”: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他们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对自己身体上某些不适之处,过分敏感,疑神疑鬼,产生种种疑病心理。  相似文献   

18.
清风 《当代老年》2006,(1):52-53
古人夫妻之间的称谓温文优雅,富诗情画意,好像有浓得化不开的感受。现在的夫妻则认为直呼名字比较简单、亲切,而又含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在心头。“老公”这名词,在古代是对别人丈夫的称呼,不过考据起来,却似乎有讽刺意味。古时在皇宫里当差的男性,皇帝老倌为了怕绿巾压顶而将之去势,一般称之为宦官、内侍、公公。所以“老公”是背后戏谑之词,如当面对太监喊“老公”,会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太监当然闻之色变。也因此,自己的丈夫被人称之为“老公”,实有商榷必要。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落实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具备了这里提到的“爱心”、“诚心”、“耐心”,就为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储备了较为充足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记忆中已很遥远的“严打”,6月中旬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从历史上看,这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此次重启“严打”,原因何在?广大民众对此又有何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