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学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并不总是具有艺术性一样,作为一门科学的文艺学研究也并不总是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在当代苏联文艺学研究中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其中的一个可以称之为具体一历史方法论。持这一方法论的人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变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变体的独特性;艺术(尤其是文学)的特点不仅应在其形象的形式中去寻找,更重要的应在其艺术和思想内容中去寻找;文学的艺术和思想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显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社会特点、民族特点,这些  相似文献   

2.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平 《学术交流》2005,42(6):155-159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3.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有其重要的价值,但也有片面性。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其特征在于反常、突出、新奇和变形,这对我们重新重视和审视文学语言,有其重要的启示作用。但它认为文学的本质只在语言,不在形象,却是矫枉过正。事实上,陌生化不只是技巧、语言层面的。陌生化可以理解为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乃至文学意蕴诸层面的本质,即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文学形象也应该是陌生化的。自然,文学意蕴也应该新、深、奇,即也要陌生化。因为文学文本中的言—象—意是不可分离的。以三李等人的创作为例,可考察中国文学对陌生化的运用。梳理中国古代关于陌生化的论述,归纳陌生化的表现方式,可见凡是在语言和形象上有所创新,都可以理解为陌生化。简言之,陌生化就是文学的创造性。对陌生化也应该辩证地理解:陌生化是奇与正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一味求奇,为奇而奇,还要平中见奇,奇中寓正。  相似文献   

4.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中,军师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而不容忽视的文学形象。需要把军师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整体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军师在权属、级别等方面,已不同于历史上作为官职的军师,其形象最早可溯源到远古社会的巫师,受方术文化的影响又带有明显的术士特征。主题学理论的观照,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军师形象,也有助于对同类型人物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文学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即强烈的文体意识,主题的快速嬗变和多元化倾向,文化心理意识,民族母亲意识,地域文化景观。所谓强烈的文体意识,是指许多作家把文体追求作为审美和艺术个性追求的核心,通过独创的文体,来显示  相似文献   

6.
“狂言”是日本的传统戏剧 ,与“能”同时在镰仓、室町时期产生。狂言的喜剧性质 ,决定了它的功能是净化社会 ,因而它对社会是批判的。它的矛头之所指主要针对封建统治、宗教统治与庶民中的不良习气。与当时的贵族文学、武士文学相比较 ,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平民意识的批判。但它的批判却不象其他批判文学那样无情 ,那样肃杀 ,而是蕴涵了许多人情味。表现在剧目中专门设有贺喜祈福戏 ,在舞台人物中多见天真可爱的形象 ,在思想上多有朦胧人文意识与民主意识、批判中的情面意识等。狂言的这一特色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7.
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生态空间,至少在文学史上,乡村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 "新时期文学"给人们打造了一个结束过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形象.而这时期小说中的乡土中国既带有新时期文学的总体特色,同时也有它独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内涵和形式,既不同于1950-1970年代同类题材作品那样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整齐划一,也区别于1990年代以后同一领域的那种六神无主、难以命名.它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既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又免不了带有缅怀历史时的沉痛忧伤和展望未来时的慌乱与迷惘,这正是置身全球化、现代化语境里的80年代中国的独特历史神态.  相似文献   

8.
雷华 《日本研究》2003,(1):51-54
"狂言"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与"能"同时在镰仓、室町时期产生.狂言的喜剧性质,决定了它的功能是净化社会,因而它对社会是批判的.它的矛头之所指主要针对封建统治、宗教统治与庶民中的不良习气.与当时的贵族文学、武士文学相比较,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平民意识的批判.但它的批判却不象其他批判文学那样无情,那样肃杀,而是蕴涵了许多人情味.表现在剧目中专门设有贺喜祈福戏,在舞台人物中多见天真可爱的形象,在思想上多有朦胧人文意识与民主意识、批判中的情面意识等.狂言的这一特色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建生 《社科纵横》2004,19(3):99-100
新时期文学在强化文化意识与文体意识的同时 ,也出现了不断解构文化与文学界限的趋势 ,造成了新时期文学过重的文化负担 ,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现形态、积极和消极意义 ,作了深入分析 ,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8,(6):127-133
文学是时代景象与精神的生动记录和写照,小说中的想象在社会、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与时俱变,主导着小说中形象的塑造。20世纪初东北小说中的女性想象亦是如此,具化在作品中的形象承载着时代对女性的期许,也透露了蕴含在这些形象中的社会思想况味。此期东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划分为:西风东渐的世界大势之下的西方先进国家的女性,她们有着成熟的个人意识,追求实现个人价值,自给自立自强,有着沟通中西、引新入旧的作用,寄寓了近代中国社会和女性进步的目标;善良隐忍、多苦多难的传统女性,她们的思想意识、社会地位受制于传统宗法伦理规范,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她们的形象仍集中了比较多的牺牲况味;现代启蒙进程中向新而在、面相复杂的新女性,她们在现代启蒙中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对时代潮流做出了积极应和。对于形象的个性化创造影响了小说文体变化,尤其是推动了叙事中对于塑造人物的各种关系的探索,与传统小说文体相较,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深广度。这些探索有益于呈现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深入认知20世纪初东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同志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指出:“在今天,光有文学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学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的确,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形象传播新闻的独立的宣传手段,其形象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12.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个新角度,从历史的深层的意义探索了共和国文学五十年的得失与规律性的东西。文章以“人学”作为线索,认为由五四运动所萌发的“人的文学”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分离的三条渠道流动着:即文学中的人性和人道意识,阶级的意识和民族的意识,而这三种意识原本是相通互补的,可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阶级斗争意识遮蔽了其他。文章不同意“文革”前十七年文学中没有人学意识的提法,认为在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一条或隐或现的人学脉流;对新时期文学,文章认为它经历了三次人的发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一次:第一次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觉醒,第二次是对国民性、民族性和人自身的审视,第三次则是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生存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客体的祥和的文化生态环境,主体的充沛的人文意识,这两者对发展文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王文卿 《社会工作》2016,(3):104-110
社会工作场域中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职业和岗位两个层次上。照顾服务的女性化和社会工作作为照顾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而男性权力在社会工作场域中的再生产则是导致岗位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社会工作场域中的性别隔离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隐蔽的性别不平等,而且因为这种不平等会妨碍社会工作推动性别平等的使命。为了消除性别隔离,笔者建议提升社会工作场域的性别意识;推动职业期望的去性别化,促进每个从业者的自我实现;重塑社会工作形象,吸引更多男性加入。  相似文献   

15.
论晁盖     
晁益形象的社会意义 和性格特征 《水浒》中的晁盖是梁山义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文学形象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很高的认识价值。恩格斯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晁盖原是东溪村的“富户”,自称是个“穷主人”,当“保正”,只身一人,“不娶家室”。他与封建统治者本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但他为什么却举起反抗的义旗而上梁山呢? 首先,晁盖的起义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揭示…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因而,它是既不同于中国文学,也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一种富有日本列岛特色的文学。如同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17.
孙晓芳 《生存》2020,(4):0190-0190
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这一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群文阅读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应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张瑾  齐秀坤 《学术交流》2003,(11):169-171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着力探讨女性问题,其鲜明的主观性和强烈的反抗意识为读者和评论界所瞩目。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传统观念规范着女人的形象,传统的文学模式规范着女性的写作。处身于男性为中心的小说话语中,勃朗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作者身份的焦虑。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自我隐匿而不是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说得好:“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的确,通过文学交流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一国社会、人民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而且也可以沟通人们的心灵和思想感情。两千余年的中日关系发展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密切,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也得到加强;而反过来,两国文学之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学:生态环境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茂全  赵晓红 《社科纵横》2008,23(10):102-103
文学不仅应当关注人的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也应当关注生态环境.生态文学以优美的语言、鲜活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生态思想担当起了当代生态建设的文学责任.生态环境教育的文学途径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