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加拿大经济发展的缘由何在?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加拿大人的政治态度?而他们对性、阶级以及种族差别又是怎样看待的?所有这些,与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何不同?本书由两位加拿大社会学家对从6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些变化进行分析,对某些重要问题做答。25年前,加拿大人的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被认为与其经济发展的模式、政策模式有关;在当今的80年代,社会生活则根据权力的分配——即权力价值得以  相似文献   

2.
国不少社会工作者认为,“跨种族领养”并不合适。他们重申,特别如白人家庭领养黑人孩子,黑人孩子往往可能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感到生活得极不自在。他们坚持,某种族的家庭最好领养同种族的孩子,为的是确保孩子能在新家庭里“如鱼得水”地健康成长。一个名为“一种文化一个孩子”的民间慈善机构,在寻找非洲商家庭领养黑人孩子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去年一年中,该组织为200余名黑人儿童找到了相同种族的新家,占98%的被领养儿童声称与他们同种族的养父养母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似乎恰恰应了中国的一句老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阶级分布状况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以传统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人数下降,成为少数;中间阶层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阶级结构变化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讴歌"新黑人",凸显种族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标志着黑人文学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崛起.黑人文学史上这一重大的文化事件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现代主流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种族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种族矛盾主要表现为欧洲白人同黑人、拉丁美洲裔人和亚洲裔人的矛盾。六、七十年代以来黑人的状况虽有改善但仍被排除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拉丁美洲裔移民多数处在社会下层,境况艰难。在美国也存在反亚裔情绪。由于拉美裔人和亚裔人和黑人的生育率较高,美国的种族构成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语言和文化也向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白人种族主义也在加强种族歧视和迫害,反对多元文化主义,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作何选择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边缘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边缘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第三世界内部的贫困化,它是60年代期间在拉丁美洲学术界产生的。“边缘化”(Marginality)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于2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由于通婚或移民,那些处于两种文化边缘上的人常经受着一种心理上的失落感;他们在种族或文化团体中的成员关系模糊不清,因为他们既不能被这个种族或文化团体接受,也得不到另一个种族或文化团体的欢迎。后来,这一边缘化概念被进一  相似文献   

7.
教养实践是家庭资本在代际间传递的主要手段。家庭中的教养实践是儿童不断积累文化资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家庭的阶层背景紧密相关。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同时考虑祖代和父代的社会阶层,将家庭的阶层背景分为持续上层、新上层、新下层和持续下层。分析显示,不同阶层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教养实践模式,教养实践模式在多代间可以传递,家庭的阶层背景与教养实践又影响着子女的学业成就。相比于祖代,向上流动的父代家庭在教养实践与子女学业成就上更接近持续上层,向下流动的家庭则颇为特殊:教养实践上更接近持续上层,而子女学业表现上则更接近持续下层。由此来看,中国阶层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有着更为复杂的面向。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所表现的黑人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 《学术交流》2004,(6):152-154
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成功地塑造了梅肯、奶娃和吉他等几个黑人男性形象,这些形象表现的是人在争取平等、自由的道路上所展示的多重的人性特征,其目的在于探索黑人男性在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上的扭曲和升华。同时还说明了黑人要走向平等、自由的道路,不能远离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秀见 《唐都学刊》2007,23(5):98-102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黑人女性——秀拉。作品在描绘秀拉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发掘过程时,蕴涵了大量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在小说中,它们要么是现存的,要么是缺席的。正是通过这种现存与缺席之间的动态运作,作者展现了一幅关于黑人社区同黑人个体之间的关系、黑人个体(尤指黑人女性)追求身份确定的缺陷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的画面。透过这副画面,我们得以更深刻地领略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压迫下的艰苦与顽强。  相似文献   

10.
女性心理学家玛丽亚·罗特于 1 955年生于菲律宾的马尼拉 ,后来由于菲律宾移民限额问题前往美国洛杉矶。她是由两个哥哥抚养长大的。在她成长的过程中 ,她发现了许多由于跨文化、跨阶级和跨种族的背景所产生的差异。这激起了她的兴趣 ,希望发掘这种差异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玛丽亚在 1 977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 ,并获得心理学和社会学双学士学位。这就为她的研究将个人发展置于集体过程和历史背景奠定了基础。后来她又进入华盛顿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 ,并于 1 983年获得博士学位。玛丽亚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注重种族身份的动态性质以及种族和阶级…  相似文献   

11.
庞好农 《社科纵横》2007,22(5):154-155
本文采用非洲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方法,以W.E.B.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理查德.赖特长篇小说主人公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斗争中呈现出的黑人双重理想的搏击。双重理想是黑人双重意识思想的反映,第三种意识是黑人双重理想斗争的重要驱动力。双重理想的搏击使黑人顾此失彼,任何一个理想的失落都会给黑人带来负面影响,但黑人又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理想;双重理想的冲突必然加剧黑人三重意识的张力。赖特对这个问题的文学观察揭示了黑人二等公民身份的悲哀和窘境。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主义的解释从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结构的模式在苏联文献中占统治地位,其主要内容是:苏联社会没有对抗的敌对的阶级,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组成苏联社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友好合作的。苏联社会存在阶级,但不存在分层与阶级对抗。斯大林忽视了阶级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一个阶级利用另一个阶级的劳动的可能性。斯大林的观点阻碍了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的复苏五十年代末,苏联社会学开始复苏。关于社会结构的研究分为两类:意识形态的描写与经验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82.1%%以上陕西农村家庭恩格尔指数在60%以上,耕地不足、粮食严重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缺乏、借贷比例高、文化程度落后等,构成陕西民众贫困的基本特征。近代以来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链,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关系和地权变动以及战祸不断、高利贷盛行是陕西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国民政府虽然为复兴农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实际的农业投入不足,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与粮食价格的上涨,物价的畸形波动则加重了陕西农家贫困的脆弱性。由此,使农民陷入贫困—更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农村、农民、农业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5,(4)
康家屯城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位于大凌河中游的的一处大型城址。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陶器特征分析,该城址主要可分为三期,年代上处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中晚期阶段。该城址实际上只是一处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为一体的一般性聚落,其建筑布局与结构反映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绝大多数城址的一般特征,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复杂化程度及社会组织结构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二元结构无限劳动供给模式“二元结构”概念起源于殖民时期,如19世纪牙买加的历史书中有“两个牙买加”的说法,指一个牙买加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欧洲白人的牙买加,一是非洲黑人的牙买加。后来,荷兰学者波克(J·Boeke)根据荷属东印度的情况,提出社会二元结构的概念,认为那里存在着两种经济组织——西方经济组织和当地经济组织——的不同文化。发展经济学兴起以后,二元结构概念很快被结合在经济发展理论之中,建立起几种二元结构模式。它们虽细节不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初,至今已研究得相当深入.美国对单亲问题的关注,最早是由黑人家庭的问题引发的,对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为其早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为探索与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以来为走向成熟的时期.对单亲家庭的认识也从"病理--解组观点"、"坚强--坚韧观点"走向单亲家庭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社会资本受损的观点.当前所采取的是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2 0世纪90年代初到2 1世纪初,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拉什顿(J.PhilippeRushton)提出和完善了他的独特的进化行为论的学说。他依据个性心理学、生物学以及非洲起源论的发现和证据宣布,欧洲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要比东方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近得多。在多种生理和心理指标上(如智商、社会合作、家庭稳定性、出生率、个性、犯罪、性行为等方面)白人和黑人较接近,而东方人和黑人相距较远。很少有当代西方学者因为自己的观点而像他那样受到排炮般的口诛笔伐,白人种族至上主义者和白人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自60年代末期起,关于“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会消除社会差别的论点日益引起人们的怀疑。一些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上来。除了阶层和种族这两个因素之外,性别的区别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有关社会不平等的八项指标中,就有两项是关于男女社会不平等的(男女工资之比和男女大学生人数之比)。根据经合组织对23个成员国的调查,1979年,联邦德国工业中女性职工的工资相当于男性职工工资的72%  相似文献   

19.
石海军 《南亚研究》2007,58(1):52-58
借鉴奈保尔和查特吉的相关看法,本文考察了甘地种姓思想的成因,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种姓制的瓦解与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复杂的、与种族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种姓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大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文化大革命吴怀连一美国60年代大动荡,始于1964年夏季的黑人运动。这一年同种族骚乱纠缠在一起的还有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学生造反、反战、生态运动、性解放和女权运动。1964年前,这些运动就在全国各地展开,成为困扰美国政府的严重问题,只不过同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