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主张教师少讲、精讲的呼声不绝于耳。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老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讲课文,课前空讲一通之后,接着又句句讲,段段讲,越讲越起劲,学生越不动脑筋。自己不动脑筋,怎么会得益呢?所以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之处才给说一说。”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三个字: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他讲一下,点一下。”然而,到底怎样“说一说”,如何“点一下”,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还是心中无底的。本文所阐释的“一线串珠”式整体阅读教学法,就是一种“说一说”、“点一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涉及到每一个教学领域。他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师资培训等诸方面,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而他的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他自己反复表述阐发的、哲理性很强的一句话来概括:“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主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语文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而他关于“语文习惯”这一问题的论述,又贯穿在各个基本问题之中。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当代的语文教育专家亦指出:“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大都可以用听说读写内容由理解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更转化为习惯来说明c’(…  相似文献   

4.
1.叶圣陶把编辑出版工作定位为教育工作,就是着眼于人,服务于人,2.叶圣陶先生关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书惠出版论述,这是他为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制定的明确界际,也是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的根本原则;3.叶圣陶先生关于“选稿,编辑者要有主义,但是不要成见”的论述,是他在编辑工作中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导,是认真贯彻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具体表现;5.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人员要不断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对语文教学规律探讨的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教师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积六十余年语文教研的经验,针对我国语文教学实际,提出了一整套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他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157页),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首在养成读书习惯”(同上,书26页),“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上书,717页)他有句名言叫做“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语文教学思想的最好的概括。这些见解,对我国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有过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比喻:“扶着小孩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坚持阅读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浙江、江苏等地当过五年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深有体会。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后,还很关心中学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多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见《朱自清研究资料》1—2页)朱自清先生有关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生前一再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主张。他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教会学生自己学语文,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工具课的作用,使其终身受用之。这是叶老一贯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对于深化我国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开创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笔者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是手段,是途径,“不需要教”是目的。从“教”到“不教”,有一个渐进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足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训练读写技能的重要源泉,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选取教材中蕴涵着的读写互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让课文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练笔的“黄金搭档”。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早在1986年就曾说过:“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他不光教书,还教人。他能使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使自甘暴弃的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正说中了魏书生语文教学成功的真谛。在魏书生的心目中语文教学从来就不是字、词、句、篇的单纯知识的传授,它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天地。所以,他可以让整个社会都和语文课堂』合息相通,可以把国民教育的整个目标都融入这小小的语文课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站在时代制高点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高瞻远瞩的大手笔,做好语文教学改革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以语文教材的教学单元为依托 ,以学习方法指导与训练为主线 ,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开放型单元教学模式 ,又称“四步骤八课型大单元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和“大语文”教育观。其理论依据是生理学、心理学、认识论和系统论等基础科学 ,旨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全面提高素质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感的含义和特性李广才“语感”这个概念是夏丐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较早提出来的。夏丐尊先生认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1]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2]当前,从事中等语文教学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语文”,顾名思义,是指语言和文字。这里说的“语言”,是指口头语言;这里说的“文字”,是就广义而言,泛指一切成篇的书面语言,包括各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在内。“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在这之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为什么要改称“语文”呢?当时主持教材工作的叶圣陶同志有过一段极好的说明。他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发展的不平衡性,收效的不一致性,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原因在哪里?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来说,“教而不导,导而不入”,“教而不得其法,导而不得其门”,加之,教学上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障碍着教与学的深入进行。于是,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应有的训练,自学能力也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教是为了不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在一九四八年八月草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一文时,对初中语文培养目标,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都作了具体说明。并明确指出高中“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承接着初中的第①②④⑤四条,更求其提高。”(《叶圣陶语文教育许集》199—200页)这说明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很早就明确提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张峻岭语文教育改革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是叶老的一贯主张,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关于改革语文教育观念的思想,大体可从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18.
1.叶圣陶把编辑出版工作定位为教育工作 ,就是着眼于人 ,服务于人;2.叶圣陶先生关于“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书刊出版论述 ,这是他为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制定的明确界限 ,也是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的根本原则 ;3.叶圣陶先生关于“选稿 ,编辑者要有主意 ,但是不要有成见”的论述 ,是他在编辑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一切为了读者这个思想的指导方针 ;4.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教导 ,是认真贯彻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具体表现 ;5.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论述 ,是做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花圃中,广大语文教师辛勤浇灌、悉心培植,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研究,把经验理论化,科研体系化,提出了许多新鲜的有价值的见解,使语文教改园地百花争艳,异彩纷呈。“一课一得”就是其中一朵极有生命力的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奇葩。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阅读知识、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一课一得”要求把这三者探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即以阅读知识传授为基础,以阅读技能训练为途径,以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切实实地体现出“课文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的教学现。实践证明:坚持“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批评当时的学生“吟诵功夫太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读.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读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