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俞芳 《职业》2014,(33):130-131
中职德育是现代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程对中职学生树立健康的社会观、价值观,加深社会认识尤为重要。中职“生活化德育课堂”的构建,是适应教育改革对德育教育进行的教学尝试。本文通过调查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将德育内容生活化、将德育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完善德育课堂。  相似文献   

2.
潘小莹 《职业》2013,(21):61-63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道德教育受到了应有重视,然而目前的道德教育却陷入一种“知行不一”的困境。为了走出这种德育困境,本文就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讨论其在德育中的意义,研究当代中职学生的德育表现,探索令中职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合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灵芝  吴家宏 《职业》2013,(17):12-13
2013年,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所有学生都领到了一个“德育银行账户”。每个班级的德育银行账户中,每个学生都有200分的基础分,如果学生在纪律、卫生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就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加分;如果有迟到、旷课、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则会相应减分。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打破传统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模式,把“储蓄文明”的理念搬进校园,建构“德育银行”评价体系,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4.
单克胜  叶会乐 《职业》2015,(4):21-23
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永远是脚踩大地,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著于人类的理想、理想的人类,而“德育银行”的新德育理念正是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理想而在实践中的探索。“德育银行”模式希望借鉴经济形态,化灌输式德育为活动式德育,弃结果性考核为动态性激励,转学校德育为社会德育,最终实现“解放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的双重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业考评是衡量学生德育效果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从"概论课"的考评内容、考评主体、考评形式等方面探寻当前高职高专"概论课"教学考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曾繁京 《职业》2014,(26):113-114
技工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技能水平符合要求,即可毕业。但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实行学生德育证、国家职业资格证、毕业证“三证融通”,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重点介绍了“三证融通”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张宏阁 《职业》2014,(20):133-133
本文通过对德育学科学业质量的调研和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学校、教师、学生及教育行政部门各层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今年起国家将在本科学院全面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分制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未修满学分也可以提前就业或延期毕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后再进入校园继续学习。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也符合这一年龄层的“人”体现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心理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它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测试和鉴定等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推行“技能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改革。  相似文献   

9.
何永刚 《职业》2015,(2):12-13
提到德育,很多人都会想到千篇一律的说教和高不可及的道德标杆。传统的德育方法令老师疲于应付、学生心生抵触,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富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德育工作注重对学生“第一技能”的培养,引领中职学校的德育从说教走向训练,从浮于表面走向深入务实。何为“第一技能”?从内容方面说来,“第一技能”和职业素养大致相仿,包括踏实勤奋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坚持顽强的意志、忠诚敬业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应苏定 《职业》2011,(6):60-60
当代教育专家林格在《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一书中指出,教育目标至少包括两个:教会学生做人;发掘人的潜在能量。针对中职生综合素养相对不够理想却又好动活泼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目前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全面实施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这个平台上,要让学生做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信成才”,并将学生自主管理纳入学校“生本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在线普及”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和挑战 手机上网的应用和普及,将世界浓缩到青年学生的手掌里,随时进行网际交流的在线生活方式,改变了知识作为资源被垄断的状况以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对高校德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燕萍 《职业》2014,(21):130-130
本文提出,为更好地凸显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工作中要自觉贯彻德育教育“三贴近”原则;要立足职校特点,创新挖掘出更多富有职业特色的德育教学资源;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技工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质量是技工教育的生命之本已成为共识,因此,如何不断提高技工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生源、用工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为技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任务。技工教育实行“与教分离”,为促进技工教育质量的提高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势在必行。一、“考教一体”的弊端以往,技工教育大都采用“考教一体”,即任课教师自教自考,这种教学管理方法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考教一体”不能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评定作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可以作为评定他们的学业优劣…  相似文献   

15.
凌志杰 《职业》2014,(5):22-23
本文探讨在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评价与人文教育结合,注重道德品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强调依据德育学分结果分析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以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德冠  张译尹 《职业》2020,(9):83-84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两后生”进行规范、有序的德育教育,提高其德育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目前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近年来开展了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7.
潘瑞旺 《职业》2016,(20):38-39
针对技工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现状和学生自身素质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技工院校应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本文以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从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教育任务和工作措施三方面,对技工院校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郑武生  田兆杰 《现代交际》2010,(11):216-216,21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工作方针和战略主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注重四个效应:一是讲求“情感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灵深处;二是追求“实际效应”,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树立“榜样效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生命力;四是保证“持续效应”,以严格的制度、健康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状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从现代意义上说,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而创制的一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单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当前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不是独立于学校教育内外部系统之外的孤立的抽象物,而是与智育、美育、体育等共同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随着社会的转型,高校德育也面临着社会、学生、家庭越来越多的挑战。在高校,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让德育回归到形式新颖的依托载体。逐步提升作为实践形态的德育内涵。现如今,不断发展的德育模式便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实践成果,这些创新成果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逐步增强德育的感染效应,实现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