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伍振戈 《老年人》2004,(12):49-4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飞卿)、韦庄(端己)、李煜(重光)三人的词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秀,从语言的审美艺术角度看,指“篇中之独拔者也”,即篇中形象鲜明、秀美俊丽、光彩照人之处。王国维的  相似文献   

2.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本文结合李煜的词作,体会一代才情横溢帝王的悲喜人生。  相似文献   

3.
佟伟达 《现代交际》2013,(12):59-59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著有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而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曲折动人,被称为词坛飞将。本应成为名将却做了词派大家的辛弃疾将他一生的抱负寄托于他的英雄词中,成就了他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名,也让我们听到了英雄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4.
张云 《现代交际》2010,(9):69-70
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归宿的精神世界。李煜的词中表现出了很浓郁的佛教意识。本文试图从李煜词的悲剧意识、空虚梦幻的心理感受以及对消解苦难的努力的角度再读李煜词。李煜不仅有皈依佛教的虔诚,更有着词人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这是一种执著于探索生命的永恒、自由的文学和人生的态度。正是这样的探索和态度而不是他的亡国之悲叹造就了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独有的价值和风景。  相似文献   

5.
李晶晶  蔡龙威 《现代交际》2023,(4):81-88+123
从叙事学视角理论看,在第一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为同一人,因描写的是词人自己的经历体验,故能突出作者主体的真实情感;在第三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非同一人,因描写的是他人的故事,故类型化痕迹明显。纵观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即从晚唐五代词抒情主人公的模式化向北宋前中期抒情主人公的个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亚亚 《老人世界》2011,(9):44-45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其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词风哀感顽艳,直抒胸臆,独发灵性。《纳兰词》出版后曾产生“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纳兰容若被推崇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读《纳兰词》,最使我感到心灵震撼的是:谈到历代文学,除唐诗、宋词外,清代诗词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而纳兰容若,就是所有清代词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冯玉霞 《现代妇女》2014,(11):390-390
丁澎是清初著名的回族词人,为"西泠十子"和"燕台七子"之一,名重一时。他在回族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其词学思想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智伟 《职业》2012,(24):1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相似文献   

9.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词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尤繁盛于清而发展于近现代。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词一直作为介质为人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宋词的成就在于中国文学在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之后,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发展:词人大量增加以及词作大量涌现。宋代涌现出的大批优秀词人、大量优秀的词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读南宋词集 大学三年级(1963年)时,读毛晋《宋六十名家词》,觉得婉约词中,名篇佳句也小少,而当时的宋词选本却很少涉及,颇感不公。我认为南宋婉约派词人在谋篇造句、铺叙勾勒上具有独特的成就,可惜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不为喜欢宋词的青年读者所知了。我有意搞一部以选婉约词人为主的南宋词选本,弄了几个月,环境发生变化,没有搞成。但在读南宋词的过程中,有所感触,便记之以诗,得若干首,录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词中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的服饰,它们不仅为人物形象增光添彩,也反映出晚唐五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对温词服饰意象的深入研究,既有助于认识温词笔下的人物类型,也有助于认识温词笔下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而对温词做出客观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代音乐文学题材和中国古体诗写作体裁之一,盛行于宋朝的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对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体的文学对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证明法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地探讨了造成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词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宋代词体的研究者们提供李辛二人词体异同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在悼亡词的创作上成就最为突出,共存有悼亡词作40余首,词人通过拼接有关爱妻的记忆碎片来描摹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多重凄苦悲凉意象的运用构筑了其词作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风格特质.其多重隐忧与矛盾下的忧郁悲戚的生命体验正是其独特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传统文学中的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从徐诗中艳、柔、悲三种美学风格入手,探讨了徐志摩诗歌在审美方面对古典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超 《国学学刊》2021,(2):115-123
领字是词体重要的体性特征,或是介乎词体格律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写作惯例.今统计《全高丽朝鲜词》,发现高丽、朝鲜时代作者运用次数越多的例用领字词牌,通常也是领字运用较为妥帖的词牌.从时代看,高丽、朝鲜时代的单字领字运用妥帖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整体上说,这与词乐失传、东国词人不熟悉词体,以及本土意识上升导致的主观意愿缺失有较...  相似文献   

16.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17.
常嵬 《现代交际》2012,(7):70-71
辛弃疾的词作中大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其作品融合刚柔的美学理想和兼备雄奇刚健及深婉雅丽之美的风格特征,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并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对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古代词作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怀立 《职业时空》2008,4(11):121-122
周邦彦是北宋词坛名家之一,在词坛享有极高声誉,其词意境开阔,感情真实,恋情词在清真词中所占比例较大,不仅是贯穿他全部创作活动的一条线索,也是标志他的创作最高成就的部分。在艺未上看低回沉郁、哀婉清绝的鲜明特色,因而被誉为“词中老杜”;但周词往往借抒发相思、描写羁旅的凄清来寄托思致,不仅缺少杜甫诗中所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且缺少杜诗博大精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陈亮是坚持抗金的爱国志士,也是当时杰出的思想家。他反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为主北伐,收复中原失地,以言论警策震惊天下。 在词坛上,陈亮是“不作—妖语媚语”的硬汉,因此,他的词作多有雄壮之风,以“论”入词,一生之志尽在词中。如他的[水词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相似文献   

20.
题画词在清一代发展至繁盛,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与陈维崧、纳兰性德并称"清词三大家"的朱彝尊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词。通过细读和统计的研究方法,得出《全清词》收录朱彝尊词共六百五十六首,其中收录他的题画词有三十四首之多的结论。力宗南宋格律派的浙西首领朱彝尊,其题画词亦体现出婉约派的清丽与空灵。在朱彝尊的三十多首题画词中,虽有不少赠答酬唱之作,但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其题画词的内容大致为抒发人生慨叹、反映民生、以及应酬之作,它们当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