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臻 《职业》2014,(13):42-43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大清留美幼童的杰出代表,他亲自设计、指挥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气节和职业精神,就像八达岭青龙桥火车站那座詹天佑青铜雕像一样,历尽风雨,巍然屹立,给后人以无限启迪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孙宝根  刘莉 《老年人》2011,(3):40-41
留学生历来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实践着“开眼看世界”,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近代中国有多次留学热潮,最早的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先后派出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即著名的“留美幼童”;1876年,李鸿章派中国学子赴德国习练陆军军事技能.  相似文献   

3.
胡延峰 《职业时空》2008,4(9):230-230
自清政府1872年放洋第一批留美幼童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或东渡或西进,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蔚蔚壮观的留学大潮。近年来,学界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研究渐多,新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其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而其他领域中留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则鲜有人提及。众所周知,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群新型的特殊的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尤其欧美留学生大多入住名校,  相似文献   

4.
岩流 《职业》2014,(10):41-41
中国首位留美博士容闳于1870年说服曾国藩,奏请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学习。清政府最终批准容闳的教育计划:四年内每年选派10至12岁幼童30名共120名到美国留学,学费由政府提供,每批留学期限15年,学成后归国,由政府部门聘用。清廷拟订的《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十五年后,每年回华三十名,由驻洋委员胪列各人所长,听候派用,分别奏赏顶戴、官阶、差事。”  相似文献   

5.
宋臻 《职业》2014,(19):40-40
唐绍仪,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朝留美幼童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曾任清政府总理总办、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后来又做了中山县县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用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来教育干部能上能下。唐绍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初的五六年间,“留美幼童”的命运发生突变。曾几何时,他们几乎成了洋务运动的陪葬而被社会遗弃,现在,乌云里忽然露出了阳光。  相似文献   

7.
余玮 《老年人》2009,(10):22-23
柳斌杰,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的掌舵人。自从2007年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后,他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全国出版行业有了飞跃发展。为此,他被国际互联网评为“中国最具智慧的官员”和年度“最有影响的人物”。2008年,他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改革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红十字会是世界性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于1863年创立。1904年中国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梁诚也积极倡议在中国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并主动向朝廷介绍这一国际组织的由来与运作。  相似文献   

9.
自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于1847年走出国门求学之后,1872年清政府选送120名12至15岁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这批归国少年中,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初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等。100多年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人才基础,因此不同时代的政府和民众都很关心出国人员的归国问题,而政府的人才政策又对吸引留学人员归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书摘》2014,(2):39-41
维持高校财政磅礴的留美潮,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秩序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大量中国学生留美,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为未来购买国际一流的教育。经济起飞使中产阶级崛起,独生子女政策又使家庭可以倾其全力投资于孩子的未来,能够支付留美费用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另外,以中国之大,优秀学生确实层出不穷。哈佛在2010—2011年度就录取了40名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清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异数,它的亨通官运、商战经历、财富传奇,无疑令人艳羡、嫉妒到咬牙切齿。无论对内对外,他都是个强势的人,他强力推进铁路国有政策……这本就是他的舞台。自  相似文献   

12.
王金锋 《职业时空》2008,4(8):68-69
中国学制近代化最初发端于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60年代,留美归来学者容闳曾提出仿效美国建立中国近代学制,但并未提上议事日程。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师法德日建立中国学制的主张,正式提出了学习德国和日本建立中国近代学制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中国学制近代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英人赫德是中国近代海关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中、英近代史和中英关系史上显赫一时、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于1854年应英国外交部招聘,来到中国充任领事馆编外议员。9年后,即1863年,受命担任草创时期的中国海关首脑——总税务司,一直到1908年离开中国返英,1911年逝世,掌握海关大权近半个世纪。在他执掌海关这五十年期间,中国近代海关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系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业务运作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号称“国际官厅“的“独立王国”。海关开展的业务非常庞杂,以征收对外贸易关税、监督对外贸易为核心,兼办船政、气象、检疫、引水、灯塔、航标等海事,还经办外债、内债、赔款、以及邮政为主的洋务,从事大量的业余外交活动。业务广泛渗透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很广泛、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15.
国利 《当代老年》2007,(7):32-33
2007年4月25日,是河南省唐河县邮政局职工李天奇一家的“中国邮政百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今天,他的爷爷李成章接过了做邮差的扁担。从此,一家四代人从“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一直干到了“人民邮政”时代,在中国百年邮政史上,书写下了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帮助邻居看孩子,幼童烫伤须担责。 赵某与宋某系邻居。2006年8月10日,赵某将4岁的儿子托付宋某照看。宋某受托接管后,因急着去灌溉农田,便又将孩子转交给正在蔬菜大棚里干活的邻居汪某照看。中午,在汪某忙于做饭期间,孩子跌入铝锅内被稀饭烫伤,住院花去治疗费6000余元,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某未经幼童的监护人同意,擅自转托他人看护,汪某受托后疏于看管,致幼童跌入锅内被烫伤,两人均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经调解,双方达成宋某、汪某赔偿幼童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费用18000元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国”的志愿,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送往美国留学的。192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和“最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1929年年初回国,受到清华和燕京两个大学聘请。因其未婚妻谢冰心在燕京任教,他就进入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  相似文献   

18.
刘强东 《职业》2014,(25):67-69
2013年,京东商城活跃用户数达到4740万人,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中国电子商务界取得了卓越成就,先后获得“2011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2011年华人经济领袖大奖”“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3年和201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的荣誉。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为弘扬创业精神,揭示创业英才的奋斗足迹,刘强东先生在百忙中撰稿,讲述他自称“平凡”但富于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激励千万个创业者在这个辉煌时代拼搏不息,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9.
黄孟 《当代老年》2006,(5):18-19
杨业功走了,走了一年多,他的母亲宋幺芽每天做一件事:守在儿子的灵堂前,袅袅香火中无休止地呼喊儿子的名字。妈妈总觉得儿子还活着,活在她心里,活在她眼前,还是那样喊妈妈。2006年2月9日,央视直播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杨业功不仅感动了全中国,更感动了故乡所有的亲人。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职业》2008,(13):4-6
林毅夫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在献身经济学之前,他曾是台湾的一名上尉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