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是人的主观经验,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感受、体悟、认识和创造能力.技校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有一些欠缺,组织良好的合唱训练,能让学生从形象、气质、情感等方面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求职应聘中脱颖而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刘瑶 《职业》2013,(20):162-162
面对技校学生对英语表现出的厌学、弃学的现象,笔者另辟蹊径提出欣赏教学,从教学心理上的欣赏到欣赏的教学方法,二者结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找回学习的勇气,还能活化课堂英语教学,使学生发现隐藏在英语背后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林洁贞 《职业》2011,(29):183-183
一、科学的训练方法 1.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英语课堂中,读与写是相互依赖的,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英文优秀文章中精彩的片段。笔者曾经在技校的物流和财会班就采取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朱志颖 《现代交际》2013,(12):192-192,191
纵观现在的中职学生现状,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是很喜欢音乐的,但是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学音乐的动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享受音乐,并且是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上。只有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好的氛围,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学生也能够有机会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  相似文献   

5.
范春莲 《职业》2013,(35):110-111
语文是技工学校的基础课。技校生文化基础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技校语文教育现状不理想,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较低,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表达、交际等能力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就业能力。因此,技校语文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首位,着力加强语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中,唱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人人都爱唱歌并且能唱好歌呢?只有能准确地分辨不同音高和节奏结合起来的旋律,才能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经过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套培养节奏和音准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的主要价值就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高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因此,音乐欣赏课一定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可以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可以在面对生活中一些困难的时候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对学生来说,它不仅是学生的艺术生活,还是培育学生才德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来培育他们的艺术基础,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通常学生都比较偏爱音乐,跟唱和学唱是学生受音乐激发的自然本能,这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然而,为了让学生的音乐才艺得到全面的成长,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歌唱能力采取更进一步的教学措施,所以,本论文将对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例教学法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常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他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案例教学的方式也不同.技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技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我们知道,技校学生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失意者,相对而言,他们的平均文化功底、认知水平不尽如人意,少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因此,探索具有技校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可以作为这种探索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秦艳 《职业》2014,(6):128-128
技校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分析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语文课的实用性优势,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深化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服装设计专业也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主动性缺乏,动手能力差,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技校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技之长,以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操作模式。本文阐述了服装制版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曼云 《职业》2014,(14):123-124
技校德育课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技校德育教学面临实效差等难题。如何提高技校德育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技校德育教师的共识。本文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考核体系入手,研究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策略,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职业》2013,(32):80-81
本文根据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大纲的要求,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读图能力,改变评价方法、提高实用比例,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四方面,阐述了技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玉红 《职业》2013,(20):147-148
欣赏是一种艺术,诸多成功的教育,都是从欣赏开始的。教师要学会掌握欣赏的艺术,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直面学生自身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激起他们的热情和信心,鼓足他们前进的勇气,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音乐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动他们的认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全身心活动起来。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6.
吴巧丹 《职业》2007,(18):36-37
技校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可分为三种:一是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二是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三是认为学习英语无用.针对这种情况,技校英语课的老师不能只单纯传授知识,而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抓住学生心理兴奋点,探求多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每堂课,使学生学有所乐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教与学真正体现"乐学"之精髓.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讲练结合法探索谈《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奚蒙绝大多数技校学生来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的差生,他们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厌学倾向比较严重,尤其遇到一时难以掌握的知识,极易“知难而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工作中,根据课程特点,努力探...  相似文献   

18.
蔡惜芸 《职业》2017,(29):102-103
多数技校学生认为在技校只需要学好技术,无需上德育课.这导致学生课上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的出现.如何转变学生的德育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德育课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阵地,这值得德育教师思索和探究.笔者在十多年的任教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无为而教"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郭亚庆 《职业》2014,(26):168-168
本文从四方面浅析了音乐中的数学形式,并提出了技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数学与音乐的微妙联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梁幼林 《职业时空》2008,4(9):20-20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情感被称为是音乐教学中的灵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因此,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师为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课堂中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中外音乐作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近些年来,。新生入学的专业水平比以往大有下降,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文化素质浅薄,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接受,缺乏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内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