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因为实践只能检验解释性理论的真理性 ,不能检验改造性理论的真理性。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问题。“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真理论     
对应于历史认识的三种形式,历史真理有三种,它们都有广义的符合特性,都由广义实践检验: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它以经验事实为标准,由客观实践检验;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它以逻辑体系为标准,由理论实践检验;价值性真理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符合,它以主体价值取向为标准,由思想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关系到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整体性范畴,不仅具有认识活动的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活动的意义。真理的规定性与其检验标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在真理规定性上,如果把它仅仅视为认识问题,而与实践活动无关就不能与古典真理观划清界限。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规定性内在地具有价值性,在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应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既不能把实践标准外在化,也不能把它简单化,而要把它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真理和价值之间是一种实践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既检验真理的科学性也检验真理的价值性。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只有引入价值评价,才能衡量实践的成败,从而证实指导实践的认识的真理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检验实践合理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真理是过程。客观世界的辩证状态是真理过程性的客观根源;人的认识能力的内在矛盾是真理过程性的主体性环节;实践的二重性是真理过程性的基础性原因;真理自身的辩证发展是真理过程性的内源因素  相似文献   

6.
实践标准系统化影响真理标准准确化。实践及其结果是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它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办法。因为是根本办法 ,所以就还存在着非根本办法 ,而逻辑证明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辅助办法。人们的认识与认识对象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才是衡量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价值性是真理的功能 ,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就难于同实用主义划清界线。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和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观点,明确了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价值原则的作用,明确了人民是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认真的价值思考,使社会主义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价值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毛泽东深刻地揭示了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完整的真理发展规律理论.首先,真理的发展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其次,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真理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再次,真理是在不断地克服和解决自身一系列的矛盾中向前发展的.作者指出,毛泽东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善于从哲学高度予以概括和阐发,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铸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本单位事物方法和数理逻辑方法,针对事物和世界的原型及其整体性、完备性、可认识性以及不可计算性等进行了讨论。世界和事物具有整体性,即除加和性外还具有非加和性,这使得关于事物和世界的认识也同样具有整体性、非加和性的特点。对事物和世界相应的认识,既包括了对事物和世界的部分认识,但关于所有部分的全部认识又不能构成对事物的完备的认识,对事物和世界进行形式化的过程,也因其具有加和性质而是一个无穷过程。这是任何有限的形式化系统都不完备的根源。此外,事物具有多态性和叠加的性质。这是事物和世界及相应认识具有多态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的根源。世界原型和世界的可认识性和完备性是认识论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并和认识的基本原理、智能的基本原理以及意识的基本原理一起构成整个认识论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11.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证据概念的定义上“材料说”取代了“事实说”,导致由“事实说”引申出来的“证据应当真实”的命题面临被否定的风险。证据真实性的传统解释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误区,难以自圆其说。以现代认识论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被解释为“主张真实”,以便对“事实说”质疑论的诘问做出合理解答。证据概念的解释本身具有多样性,不宜采用规范、统一的立法方式。在我国立法继续将证据概念法定化的既成事实下,包容证据真实性的解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盗窃犯罪是一种常见犯罪。实践中对盗窃犯罪存在一些价值认识错误 ,常把盗窃犯罪的“数额”作为认定盗窃行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关键因素 ,片面强调了犯罪认定的客观方面 ,忽视了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对犯罪构成的影响 ,从而背离了犯罪认定的主客观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是动态的、非一次完成的。第二,它非对真理形式而是对其内容的判定。第三,作为真理性命题检验标准的实践,其作用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对纯粹的自然客体的命题,通过真假判断认定其真理性;对主体生成的社会的或精神的客体命题而言,则是采取价值判断,存其价值大者而弃其价值小者。  相似文献   

15.
论翻译真实性的两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准则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翻译的准则就是真实性,翻译的真实性不在于功能对等,而在于文化认知,真实的文化认知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所以语言学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基础,文化认知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指南。  相似文献   

16.
好奇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 :好奇是认识开始的驱动力 ,是推动人积极地认识的内在动力 ,是通向真理的内在环节。任何科学好奇只能来源于实践 ,并且 ,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积极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评价的意义与普遍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评价的本质和根据看,评价不是认识而是感想。价值判断也不是事实判断,没有真假意义。但它并非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判断可以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讨论是非,只不过其有效范围仅在认同这个评价标准的人之间。对私人事务的价值主张不必确立统一评价标准讨论是非,而对公共事务的价值主张则必须这么做。确立公共事务价值争端的评价标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应采取民主抉择的方法解决。公共事务虽多,但只要对社会终极价值来一次民主抉择就够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可能成为民主社会的终极价值,而从中分解出来的富裕、和谐、自由,就是该社会所有公共事务的终极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