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有以下三点:从宗教发展史来看,中国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从民间宗教崇拜的偶像来看,信仰的神灵具有多样性,即信仰体系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特征;从信众的信仰态度来看,具有明显的实用理性主义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形塑的“轴心时代”,中国民间信仰上述特征的形塑与先秦频繁、剧烈的文化冲突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原始文化与哲学——一种发生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诞生于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发展的“动力学”基础是人类性崇拜与性禁忌形成的张力。从图腾崇拜到巫术、到神话,原始文化渐趋成熟;神话与巫术的结合塑造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缩影。原始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发散”的过程,表现为科学、宗教、艺术的确立,又是一个“收敛”的过程,表现为承担文化整合功能的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人文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传统文化之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关系到未来文化的建设。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这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穷理的研究。全文由五个专题研究组成(一)回顾与展望中国百年探索宗教—文化关系的思路历程;(二)“文化”真义之我见人类精神(人性)陶铸过的自然;(三)为何与如何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宗教又如何作用于各种文化形式?(四)比较研究后的质疑宗教果真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么?(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以儒家伦理而不是以宗教为准则。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刊出这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4.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5.
[按语]以下一组文章,是国家985工程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子课题———“宗教与文化专论”中的五部专著的大体思路和观点撮要,试图从理论层面,较深入地探讨“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宗教与政治”、“宗教与伦理”、“宗教与逻辑”、“宗教与文学”的相互关系。由于课题研究还在进行中,文中的有些观点带有相当程度的探讨性质,所以现在就把这些想法拿出来“示众”,在很大程度上实带有“抛砖引玉”的意图,因此十分希望能够得到学界同仁的关注和指正。“985工程”是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大举措,其二期工程在全国若干…  相似文献   

6.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当我们把中国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考察,并把它放到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来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各种宗教——原始宗教、民间宗教、土生土长的道教以及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各自的文化个性,表现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的特征,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外来的各种宗教与传统的思想文化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表现出了文化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刻影响。而外来宗教的中国化与中国诸多固有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则使中国宗教文化的上述特征表现得格外充分。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普遍联系中,中国宗教展现了其渊远流长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中国宗教史,也就有可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宗教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梁丽萍 《中州学刊》2002,(6):104-108
中国传统社会系指中国从秦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的社会历史阶段。“王权社会”、“儒教中国”的特点造成中国传统社会汉民族淡泊的宗教价值观 ;“宗法社会”、“巫术残余”的状况导致汉民族痴狂的宗教情绪 ;而中国哲学的政治化与人伦化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直接影响了汉民族的宗教信仰素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宗教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然而科学与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科学与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关系,因而“宗教与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关系”(陈麟书等:《宗教社会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同源性的古代关系;双向互动的近代关系;功能互补的现代关系。追溯历史源头,它都是从原始的巫术文化中脱胎而来的,从萌芽状态开始,巫术文化内在的矛盾就引起科学与宗教的斗争,直至今日,虽然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未彻底改变其对立的一面。在长期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吾淳 《学术界》2008,(2):54-64
中国宗教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术与思想界关于中国宗教问题的看法常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如果我们细加留意的话,仍能发现一些代表性观点之间有着关联之处.本文打算选取四个比较基本的学说或理论角度以及各自的代表者,通过他们来看一下能否勾勒出中国宗教的基本轮廓.这些代表性理论、人物及观点主要有:(1)以卡尔·雅斯贝斯为代表的研究:从历史哲学的视角看精神运动的轴心或定型意义;(2)以麦克斯·缪勒、汉斯·昆、秦家懿等为代表的研究:从比较宗教学或宗教类型的视角看中国宗教;(3)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研究:从宗教社会学或宗教性格的视角看中国宗教;(4)以张光直为代表的研究:从人类学或宗教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宗教.这之中,雅斯贝斯的轴心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公元前500年前后的精神过程对于人类未来的精神史而言具有某种定型的意义.麦克斯·缪勒、马克斯·韦伯以及汉斯·昆、秦家懿等人的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中国宗教类型、形态、特征、性格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或判断,而且其最终指向的不是哲学层面,而是巫术方向.而这样一种判断同样可以在张光直的中国、东方乃至人类普遍法则的连续性进程理论中找到合理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宗教文化研究在经历了多年停顿之后得以正常进行。由于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领域都有待开辟。其中,对于当今少数民族中活生生的宗教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云南学者杨学政等人主编的“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丛书”中的《原始宗教论》、《宗教美术意象》、《火塘文化录》三本书就做了这样的工作,它们对于云南的有关宗教文化现象进行了调查整理、解释分析和一定的理论抽象,其选题具有开拓性,所载丰富的经验材料更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为例,分析儒家的理性化道路和方向。通过现代人类学理论对“绝地天通”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宗教的精神渊源乃是巫术神秘主义。从周公开始的理性化之路即表现为对这一精神渊源的反对,以“德”取代神秘的巫术能力。孔子更将这一理性化推向极限,试图建立纯粹人本主义限度内的道德体系。但是,失去了形而上根基的理性化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所以,《中庸》和孟子回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巫术种秘主义,重新赋予儒家的道德理性一个形而上根基。儒家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理性化道路,至此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一种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中国宗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非 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第二,在神灵体系上,中国是多神论;基督教则是典型而且严格的一神 论。第三,中国宗教认为人性本善,在道德实践上强调“人皆可为圣贤”;基督教则以原罪论为 其基础,强调人性的不完满,在道德实践上追寻上帝的启示。第四,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 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现世苦难的忍 受和顺从。第五,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对神采取功利的态 度,可称之为“役神”;基督教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 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可称之为“敬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宗教,不仅越来越具有人文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观念”形态,以致国内外学界都有人致力于构建宗教文化学,而且跟世俗文化的互相渗透越来越频繁。宗教自身的这些变化,使其从“神学”的地位中摆脱出来,而跟作为“人学”的文学发生交流。这是我们考察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文化影响的总背景。  虽然中国古典文学也存在着宗教文化的运行机制,但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影响机制却并不是由它直接演变而来。儒家中国体系的被责疑、被批判,使20世纪华文文学中的宗教影响机制拥有了种种新质,这些新质在20世纪社会和作家心理的巨…  相似文献   

15.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3,24(4):101-105
齐鲁宗教文化起源于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和周文化。齐与鲁的宗教文化有其不同的特点 :前者主要继承了东夷—殷商宗教文化的传统 ,表现出自然神崇拜的特征 ;后者主要继承了周的宗教文化传统 ,表现出道德化的属性。齐的宗教文化的崇拜对象是外部自然力量的象征 ,所以其指向是向外的 ,封禅之礼祈求的是与“天”的沟通和认可 ,神仙说追求非人间生活而为方外世界。而鲁的宗教文化崇拜的对象为道德性质的“天命”与鬼神 ,所以其发展途径是内向的 ,注重宗教仪式中的情感体验 ,使人在世俗的道德生活中获得宗教的快感。齐鲁宗教文化最终走向一体化 ,其主要的精神成果是阴阳五行学说和道教理论。  相似文献   

16.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诸多创新,可以把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三个特点”、“四条原则”、“三大策略”和“一个根本”。  相似文献   

17.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突破论"长期以来是解释中国哲学产生即所谓"哲学的突破"以及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性的经典范式.尽管"轴心突破论"在描述诸子哲学与前诸子时代之间的革新性方面依然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它在强调东西方轴心突破的共通性时,容易遮蔽相较于西方启示宗教断裂性特征的早期中华文明演进的连续性特征.本文借助考古学与思想史的考察指出,与西方相比,贯通天地的宇宙论结构在中国的轴心突破前后依然延续下来,贯通天地、巫政合一的巫术性宗教传统是造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历史基础之一.孔子"以仁释礼"的轴心突破是在继周损益的基础上对三代传统的进一步发展而非断裂,中华文明政教一体、政教相维的政治秩序观可以追溯至突破前的巫术性宗教背景.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宗教伦理学研究,更多地将宗教伦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对宗教与伦理文化之间的关系语焉不详,同时对伦理与道德又不加区分。本文正是试图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通过对伦理文化的展开,揭示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以信仰为中介,厘清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现代宗教应当走伦理化的道路。一、伦理文化:伦理与道德伦理文化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由伦理和道德两部分组成。“伦理”一词,顾名思义,系指“人伦之理”。伦,由树木的年轮而来,引申为辈、次序;理,原指树木的纹理、条理,引申为规律、法则。“伦理”一词本来并不具有道…  相似文献   

19.
我院乔根锁教授的新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2004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章,23万字。该书是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成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对藏民族的宗教文化、宗教哲学予以宏观的审视,并通过对藏汉传统文化的比较展现了西藏文化的独特岁月和内在意蕴,凸显了西藏文化及其哲学的内在结构与主要特征。该书“文化卷”中,宏观地对西藏文化的发展流变、主要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作了整体把握;“哲学卷”中,以西藏宗教文化的核心——宗教哲学为焦点,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理论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中国宗教的文化品格之后 ,正视了它在近代的误区 ,并引入当代的思考。中国宗教能在宗教崇拜中发现人自身 ,天人合一 ,不执两端。不断包容、同化 ,对话整合 ,而趋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