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内在的文化观念层面分析,儒学传统在现代人权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儒学传统中注重人的尊严的思想,可以成为现代人权意识的哲学基础;其有关人的权利的思想主张,能为现代人权建设提供文化根基;汲取儒学传统资源,有助于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权观念,对欧美式的人权意识救偏补弊,从而完善和丰富、发展人权意识,对人类未来的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3.
人的尊严不仅是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更是弱者权利保护的制度基础。人的尊严为弱者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它通过人的平等、体面生活以及不受歧视,证成了弱者权利保护的必要;人的尊严是弱者权利的推演基础,正当生存权、人格尊严权、行为自主权、私域控制权等,均与弱者权利的落实密切相关;人的尊严也是弱者权利发展的精神动力,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法都是本着人的尊严的理论,充实和完善弱者权利保护的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甘绍平先生从人的尊严和人权理论的关系出发,认为“尊严从本质上讲就是不受侮辱的权利”.该定义将“不受侮辱”与“获得尊严”直接等同,忽略了尊严理念作为一种绝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尊严的层次性以及带有超越性的实现形式,大大缩小了尊严的适用范围,不利于现实中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实现.文章在分析其尊严概念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多维度、系统性的尊严概念. 相似文献
5.
早期马克思(本文特指马克思从撰写<犹太人问题>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稿这一时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权问题的看法,他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市民社会人权是利己主义性质的人权、异化的人权的特性,而且提出了在理论上超越市民社会人权的逻辑起点、价值原则以及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视野,剖析了政治解放的实质、局限性及其所确立的人权之人的主体类型与物化特征,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创造了资本的特权,并确立了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奴役。这是政治解放的人权主体的现代性困境的集中反映。只有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才能真正建构起人权之人的主体地位,开创人的普遍权利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正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7
25年前,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就提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命题;25年后,权利问题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与真问题。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权利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背离,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仍然面临困境。基于人权的普遍性和平等理论,认真对待少数人权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话语的形成,蕴含回应性基调、特殊性言说和中国道路底色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围绕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发,蕴含首要人权与最大人权的辩证统一、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依法保障人权的辩证统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权观,将人权话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基于人权发展讨论中国道路的完善,需要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化人权发展与中国道路关系的认识,为新时代人权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实质性内容,彰显中国道路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人权事业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人权问题的论争中,人权的正当性才获得了证成.学者们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来完成这一论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第一次全面、系统论析人权概念的著作,中国学者们对人权概念的认识极大地受到该文的影响.然而,马克思在此文本中对人权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批判.中国学者们直面这一理论难题,进行了巧妙的概念转换,有意地对文本进行了建构性的解读,从而论证了人权概念在马克思主义道统中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众多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内学者倾向于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视为一种就资本主义人权理论而论的"人权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批判理论",而对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建构却没有给与关注。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并非局限于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而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构建出了无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框架。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的建构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解和认知,确切地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考量内含着"人权"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图景。 相似文献
12.
法律之本在于正义,而正义又何在呢?程序正义优先,还是实体与程序并重?尽管在这一问题上,两不得罪的并重说粉饰了理论界对正义论战的分歧,但是不明确的定论又使人们陷入了另一个认识的误区,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是可兼容的.因此,应有的正义之本亟需从学理、历史、人权的角度作一个黑白分明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宪法“基本权利核心概念”研究——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日本宪法是在战后制定。该宪法之制定不但引进"立宪主义"之人权保障,也引进理性"人"的价值,即"人性尊严"价值。并且,该宪法在吸收欧美传统的同时,努力建构了具有本国特色之宪法"基本权核心概念"体系。在我国关于宪法权利保障研究中,吸收各国宪政建设之有益经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之基本权保障体系成为现今我们宪法学研究之必要任务,而其中基本权核心概念的建立更是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权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何国家的人权发展模式都是与其社会发展模式,尤其是与经济发展模式相适的。西方国家的满足人的欲望、重视个人权利的人权发展模式不具有普适性。中国的人权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是与其社会发展模式紧密相联的,是权利与义务并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吕鸣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0):50-53
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这个问题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时隐时现。从封闭蒙昧的自我到主体的觉醒和痴狂,人类发展从始至终一直走不出的存在方式,竟然是人的类存在:人处于社会关系中。这在哲学上预示着主体性向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18.
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统一,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在人权内部存在着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这两个基本性和提高性的层级结构.人权内部的层级结构,预示着人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从低层级向高层级逐步发展的.人权发展的不同层级,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正如人们通常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维护生存权的国家和追求幸福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人作为人本身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就其本质而言,人权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应当享有的权利,其中,性权利是人权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人权的子类型的权利。随着性权利和人权的日益国际化,对性权利的认识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以各种国际人权文件作为研究性权利的法律依据,多项性权利都可以在国际人权文件中找到依据。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追求性权利中的各项权利,体现人的快乐与幸福的本质,恰恰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