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足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训练读写技能的重要源泉,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选取教材中蕴涵着的读写互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适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让课文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练笔的“黄金搭档”。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将读写有机结合,在读中探写,在写中求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中使读写“合璧”,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充分利用教材,落实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必须凭借听说读写的方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刘锡庆教授在《轻松阅读自由写意》一文曾说:“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少占半壁江山,它的重要性至少占五十分或还稍高一点。从某种程度说要比阅读高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三四年级,提出“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的要求。“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占了较大的比例,仅课后设计的部分“小练笔”,是远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力求处理好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间的关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而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动画片,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挖掘来自电视动画片的习作资源,让学生在感兴趣地观看、感兴趣地习作中,逐步掌握习作方法,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把观看动画片和指导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与教材内容的编排有直接的关系,教材应当淡化阅读教学内容,增加习作教学的分量。应当结合教材选文的特点,在课后练习题部分添加习作训练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的主题,安排专题式的习作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9.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师公认的教学原则,谁都不否认,谁都在运用。但是,由于理解的不同,运用起来可不一样。我们来看学生习作中的两个病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和“写”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即理解吸收;“写”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即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使阅读教学成为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就是说,教师要注重采取新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这些话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吸取,写作是表达:读是基础,写是运用。因此,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找好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巾的难点。多年来,风风雨雨,教师、学生们都在作文这块大地巾上下求索:敦师们有的主张写作重在兴趣引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主张写作要有创新,不拘一格:还有的主张写作要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多年来的习作教学,加上对新课标的领会,我们觉得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巧妙捕捉教材巾的典型课例,进行习作内容训练:二要巧设计,淡化作文概念,让学生随意为文;三要巧评价,以个性化、具体化、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乐写、爱写、善写。  相似文献   

14.
现在,小学习作非常提倡“表达自由、形式自由、激发兴趣、鼓励创新”,但这一切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实现。在低年级阶段,字、词、句的训练是重要任务。字、词、句教学除了要有一定的数量,还必须注意质量。我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验证,习作不是中高年级的特权和义务,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写话开始,精心训练语言,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大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抓好几个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保证阅读时间,指导读通课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教学中,要求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人手,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以做人为习作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在育人的活动中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把习作教学和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习作教学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个人的工作体会是: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将学生巧妙地引进阅读教学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8.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注重字词教学,而相对忽略习作教学。其实,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开始作文教学了。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加强低段的“隐性习作”训练,对于其今后更好地掌握说话技巧,提高习作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尽管我们的教师想尽种种办法,可习作教学还是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为此,结合新课程的改革,我们把习作的训练渗透在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20.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年级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