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近几年,“炫富”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流行语中,不断上演的“炫富闹剧”,使得“炫富”的流行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通过频繁的“炫富”行为,我们所看到的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近年来急剧增长的现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不同于西方,更多的表现为“面子”消费,而这种“面子”消费背后隐含的是炫耀性消费的实质.究其原因,有深刻的思想根源、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不仅如此,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也导致了国人独立精神自由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身份和地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行为。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推助炫耀性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对炫耀性消费与广告应持一种识别和警惕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场奢侈品一方面消费强劲,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传统奢侈品业绩下滑,品牌老化的困境。新一代奢侈品消费群对奢侈品的消费从地位寻求式消费过渡到产品认知式消费,更加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与品牌个性,要求品牌商适度进行品牌延伸,更加注重奢侈品的内在价值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80后”炫耀性消费行为的营销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今以消费为导向的物质主义社会中,注重面子、身份地位、相互攀比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是一种经济必然现象,"8 0后"群体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本文试从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出发,对"8 0后"炫耀性消费行为的表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品牌形象与身份建构,营销沟通,品牌社区与关系管理,消费特权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对炫耀性商品的消费动机与一般消费品有很大不同,现有消费者行为理论未对炫耀性消费动机给出恰当的解释,更缺乏对特定群体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动机的系统研究。鉴于中国人的炫耀性消费日益呈现低龄化倾向,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独生代群体的炫耀性消费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独生代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动机的三维因子结构。包括“面子”动机、自我享乐动机和追求独特动机。  相似文献   

6.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学解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商品消费的数量和品位也不断提高,尤其是炫耀性消费逐渐渗入到人类社会,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消费、炫耀性消费进行解读,并对炫耀性消费的辩证功能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唯美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唯美主义可以被进一步归类为消费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对于纯粹形式美和艺术去道德化的关注与奢侈品消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奢侈品消费者所追求的个我影响和人际影响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中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其个人和英国唯美主义的没落。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整体上看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超富裕阶层;另一类是新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和白领。从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来看,人际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中符号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当前奢侈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都属于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促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同时也要抓住契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与创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朝的有闲阶级,指不从事劳动生产却大肆进行奢侈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的门阀士族地主集团.他们居于统治地位,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积累起大量物质财富,并通过奢侈和炫耀性的消费使财富和权力得到证明,其奢侈炫耀性的消费表现在饮食、妆饰、畜养奴仆等方面.动荡的社会,玄学的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奢侈和炫耀双重意义的消费的形成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在社会消费视域下,体育消费显现出群体性特征。虽然体育消费在经济、社会地位两方面体现出不对等的一面,体现出独立性,但是不同阶层的群体平等地享受着体育运动的快乐;人们在体育消费中,喜爱品牌体育用品,并成为该品牌的传播者,但不存在炫耀性、奢侈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已养成塑造“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经营企业将“全面开展消费体验,提升品牌忠诚度”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风悦达起亚在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方面都已迈上了新的台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显示:服务体验、投资回报体验、企业社会责任体验对汽车品牌忠诚影响显著。其中,投资回报体验影响程度最强,企业社会责任体验影响次之。而情绪体验、功能体验与情境体验对汽车品牌忠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附加在产品或服务上的消费体验。运用SPSS和LISREL统计分析软件就大学生的牛奶消费体验对品牌忠诚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显示,大学生牛奶消费中感觉消费体验、行为消费体验以及投资回报消费体验直接影响品牌忠诚度;而情感情绪消费体验、关系消费体验和思考消费体验则对品牌忠诚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至2012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升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但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品牌关系质量理论,从品牌关系强度、品牌关系持续度和品牌关系干扰度三个维度,构建了过失型食品伤害危机情境下食品企业品牌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采集414份消费者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品牌依赖、品牌亲密、品牌承诺和品牌忠诚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忠诚是最重要影响因素,品牌承诺是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品牌风险和品牌伤害对消费者宽恕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负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伤害比品牌风险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负向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非理性消费是零售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学阶段是个人品牌忠诚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大学生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目标顾客。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并试图从大学生类型和消费需要的角度揭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背后的购买动因。研究发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 非理性消费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求异需要、求奇需要、求廉需要、社交需要、品牌需要和释压需要7个方面; 求异需要和品牌需要导致盲目消费行为,成就需要、求奇需要、求廉需要、社交需要和释压需要是引起盲目消费行为和冲动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丰富了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为企业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提供理论支持,为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顾客的商家提供差异化营销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长沙市区随机拦截和网络调查平台访问的形式发放问卷,运用多种方法对构建的"顾客体验对网站品牌忠诚的影响模型"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购物网站顾客体验对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网站品牌忠诚;品牌情感显著影响品牌信任;便利导向调节顾客体验和品牌情感的关系,但不能调节顾客体验和品牌信任的关系;经济导向和网络经验不能调节顾客体验和品牌信任、品牌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品牌个性及品牌认同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品牌个性和品牌认同感的品牌资产驱动结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品牌个性五个维度中的“仁、智、勇”对消费者个体品牌认同感和社会品牌认同感均有显著影响效应,而“乐、雅”虽对个体品牌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效应,但其对社会品牌认同感的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个体品牌认同和社会品牌认同对态度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中的几种效应,对我国的阶层情况及奢侈品市场的特殊性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