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促进中国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一群体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开始了代际更替,出现了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都是存在差异的,也就使得他们在生活观上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二代农民工更加的开放,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强,也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华北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变色的嫁衣: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农村彩礼习俗的性质嬗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6-30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豫东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何倩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0-127
城乡之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打破了农村传统通婚圈,农民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完成婚配。部分地区女性外流,出现婚配性别比结构失衡,形成本地婚姻竞争,并推动彩礼标准提高。婚姻压力是彩礼变动的外部条件,代际责任是彩礼支付的内在基础,彩礼变动是外部婚姻形势变化与家庭伦理共同作用的后果。不同地区婚配性别比结构不同,且代际责任存在差异,造成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彩礼差异现象。彩礼变动可从婚配性别比结构和代际责任两个维度解释。 相似文献
6.
王世斌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0(3):49-54
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南方农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与北方和中部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问卷调查,笔者从初婚年龄、婚姻圈、婚姻媒介、婚后居住方式以及夫妻关系和养老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不同代际之间婚姻家庭变动情况。研究表明,不同代际间的婚姻家庭情况差异明显,在当代中国南方农村,虽然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但其婚姻家庭对传统仍然有相当多的保留,其变动表现出更多的迟缓性。 相似文献
7.
肖安宝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45-51
剥削的产生和存在由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说明。资本的双重性既决定了其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显现了其存在剥削的必然性及其复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社会主义集体力量的发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廖小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91-96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代际关系问题。在代际关系和代际伦理的语境中,与传统道德教育明确划定"教育主体"(如"长辈")和"教育客体"(如"晚辈")的界线不同,现代道德教育是一个代际互动的过程。现代道德教育的代际路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上一代对下一代的道德传递和道德示范与下一代对上一代的道德继承和道德反哺。现代道德教育的代际模式就是表现为"主—主"关系的代际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39-41
如何培养民营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的问题已成为当下常州许多家族企业筹划的头等大事.常州地区的家族企业家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已探索出具有自身特征的家族企业交接"权力棒"模式.文章分析了常州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邓会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4):46-51
由于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天价娶妻”现象在多地农村频发。对冀南农村的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富裕家庭和儿子自身条件不足的家庭率先推出婚姻支付的“体面标准”,是婚姻支付暴涨的源头;媒人职业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农村婚嫁实践中的渗透,是婚姻支付暴涨的助推力;女方家庭的居奇心理、攀比心理、转嫁心理,是婚姻支付暴涨的强心剂。“天价娶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乡风文明”背道而驰,各地政府特别是农村管理机构应当对此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1.
杨成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为了实现代际公平,但要使它成为现实却面临很大困难,其主要原因是下述现象的存在:代内公平的缺失;本代利己主义的盛行:代际权利的不平等;代际关怀的递减.实现代际公平的可能性路径在于:实现代内公平;树立体现代际关怀的消费观;确立合适的代际储存;坚持代际创造. 相似文献
12.
王子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9-107
我国主流婚姻模式虽然已转型为晚婚,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持续存在早婚现象。基于黔东农村的实证研究发现,父代的低度代际责任是当地农村青年早婚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它在婚恋方式、生育观念和婚姻决策等方面都影响着早婚的产生。养育责任中的底线逻辑导致家庭规训的缺位,从而助长了青年自由恋爱的过早发生。教育责任中顺其自然的观念延缓了生育观念的现代转型,早孕倒逼结婚成为地方性知识。婚姻责任中的有限资源支持削弱了父代对子代婚姻的经济宰制,进一步强化婚姻决策的自主性。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缺乏联结家庭生活的强整合与牢固的家庭情感,大部分早婚家庭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最后往往以成婚不成家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高彩礼婚姻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L塬和G塬两个地域3个高彩礼婚姻典型个案的资金转移途径分析,认为当前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名义转移路径向实际转移路径演变,“合情理”的创造资金转移路径3个特征。基于婚姻市场要价理论对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途径的3个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高彩礼婚姻的资金转移路径的特征是男方家庭为提高婚姻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利益相关方兼职媒人的推动下,不断被动迎合女方家庭要价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罗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06-116
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随着家庭现代化的转型,代际出现资源和权力双重失衡但家庭仍然维持整体平衡样态的悖论。从家庭再生产视角出发,通过对家庭代际关系性质和功能的探讨,指出当前代际关系的双重失衡正是代际双方在家庭生存理性下采取的策略行动。通过采取资源下位优先分配、权力独立且合作、情感表达日常化与世俗化等调适手段,代际形成基于价值与情感整合的再平衡,并生成新家庭主义,在发挥家庭合力的同时带来家庭风险。上述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家庭发展走向并不符合家庭现代化理论,呈现出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更加细致和持续的研究,家庭政策制定需要面向家庭整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昕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6-71
持久收入假说给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理论解释。教育、思想习俗、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不足,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匮乏以及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借鉴贫困代际传递理论,适时调整反贫困战略,在社会政治权利的分享、经济机会的获得、受教育权利的保证、社会安全网的构建等制度体制层面加以创新,以保障贫困者的发展机会与各项社会权利,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产业结构差异,更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制度设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和对农村的政策歧视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剥削性”。19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不断弱化,而“保护性”的功能则不断增强。维持“保护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进可攻退可守”,不仅对农民的利益保障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结构的弹性,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讲,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其目标不应是以激进的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甚至消灭农村,而应是进一步削弱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强化其对农民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代际储存,是代际正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以代际正义为伦理导向,以环境资源为主要对象,以解决环境危机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为终极目的的制度化分配原则。它的实施,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