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是东北地区由传统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东北的婚姻习俗也在中西融合交汇中逐渐发生变迁.主要表现为婚姻礼仪形式铲除了诸多陋习,趋于简约文明化;婚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新潮人士不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号,并勇敢将这一观念付诸行动.可以说,婚姻习俗的变迁增强了婚礼的社会化,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无疑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伴随自由恋爱结婚观念的倡导以及妇女地位的提升,离婚问题亦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人民公社时期、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和改革探索时期.从1958年到1978年,人民公社包揽公共事业是我国农村的典型模式,它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从1978年至党的十六大,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种小生产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这表明小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农村公共事业的基本特点相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处在改革探索时期,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3.
类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述略王力军类书是中国古代一种汇辑各种文献资料,分门别类编排而成,以供查阅的工具书。由于其“区分胪列,靡所不载”(李桓《玉海》序),所以被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当然古代的类书和现代的百科全书是有区别的。百科全书汇理成文;而类书则“达而不作”,直录...  相似文献   

4.
金元赋述略     
金元两朝都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对祖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衍进,都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在文学创作上,也各自取得了各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文学创作是祖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虽然人们常说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比如一说到唐就说到唐代的诗和传奇,一说到宋就说到宋人的词和话本,那么一说到金元,自然也就说到金代的院本和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了。但这不过是把当时的这些文学创作与前代、后代以及当代的其他样式的文学创作相比较而言的。是此并不等于非彼。任何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沿革经历了几个阶段。粮食是农产品中的重中之重,素以“民以食为天”来形容其重要性,因此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是以粮食为主的流通体制改革为标志所划分的。大体上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华 《学习与探索》2005,(6):219-222
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框架内运行的,其性质、范围、进程及效果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基础性制度的影响。适宜的制度环境是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度环境的变迁是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生命力、迅速解体和难以恢复的根本性原因。制度环境沿着既定的轨迹修正和加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平达  高鹏 《学术交流》2020,(2):150-160
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老年人口比例即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迎接人口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国家已经提出把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保障农村居民晚年基本生活的主要渠道。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首先是要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传统理念、方式及路径依赖,挖掘"传统养老保障""老农保制度"与"新农保制度"变迁的原因及机理并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依赖为:"试验—试点—全国"模式下的渐进式制度变迁;土地制度、土地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依赖;分析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社会化农村养老保险与政府主导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的入市收益平衡农村社保基金是基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探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江涌 《学术交流》2007,(12):202-205
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学制度伴随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走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大约可以分为滥觞期、初创期、转型期、变革期和发展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徐超英  李连芬 《创新》2013,(3):54-59,127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其配置方式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计。通过回顾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提出了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典当业的特点及性质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典当以其便捷与平民化的特点,成为民间短期、急需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不同时期典当业的发展特点,本文将典当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典型阶段,并对分处于不同金融体系和法制框架下三个阶段的典当业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从消费型典当向投资型典当的性质转变,论述了现代金融体系与法制框架下的典当业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及变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竺笙 《浙江学刊》2003,(3):156-159
农地 ,指我国农村中农业用地 ,主要是耕地 ,不包括农村中的森林、水面等。农地产权是农地财产权利的简称 ,它是由农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置权这四种权利组合而成的一组权利束。与此相对应 ,农地产权制度指的是农地财产的这四种权利的不同分配和组合的结构及其性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及农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状况这两个因素。其中后者又取决于农业中各种制度的安排 ,而在各种农业制度中起决定作用的又是农地产权制度。本文试图在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两宋赋述略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伐北周自立而建立宋王朝起(960),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统一中国止(1279),前后将近320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这时期,封建王朝交错递变,民族矛盾非常复杂,阶级矛盾也甚为激烈。除了宋王朝自身由北宋递变为南宋之外,还有北宋与西夏、辽,南宋与西夏、金的分裂与对峙,直到元蒙建国后,才出现了祖国大统一的局面。由于各个王朝都各自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和思想文化政策,再加上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校勘学乃有清一代之显学。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清代校勘学的主要特点:(一)对明代兴盛的随意改书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二)对校勘理论和校勘条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三)在利用金文材料解读传世典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后对卢文绍、戴震、钱大听、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等清代学者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分别作了概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但关于南宋故宫的资料,过去留传下来的不多。潜说友说:“内廷事秘,臣下不能详知”。这是一个原因。本文仅就目前所能看到的一些资料,将南宋故宫的历史和皇城宫殿的建造情况,扼要地加以叙述,疏误之处,请予批评指教。一、故宫历史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自扬州逃到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就有驻跸杭州之意。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高宗初来时,本来选地在西湖北山之阴的西溪,建立行宫,至今还有“留下”之名。后来,因为凤凰山东麓,原有隋唐北宋时的州治,又是五代吴越国的国治,便扩建做为行宫。据当时执政叶梦得说:“州治屋宇不多,六宫居必隘窄,且东南春夏之交多雨,蒸润非京师比”。简陋的情况,可想而知。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15.
<正> 清代康熙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了初盛的形势。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一些官员也开始贪图安逸,甚至乘国家典制未备之机大贪国家之财,以致吏治趋向腐败。国家战事减少之后,八旗风气日渐颓废。“诸王皆习尚骄慢,往往驭下残暴,任意贪纵”。①满族官员不习骑射,只知酗酒作乐,再也不见往日大战沙场的剽悍之勇。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弄得清廷内部乌烟瘴气。由于官员恣意侵吞国帑、国家“库帑亏绌,日不暇给”。②仅八旗汉军所奏亏空银两计有四百余万。③而允禵部属领兵各员名下应追银两则达六百万之多。④  相似文献   

16.
17.
邓小平制度经济理论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1)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在各种制度中,产权制度的作用最重要;(3)中国的宏观制度变迁是个渐进的过程;(4)人是现实的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制度可以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动机及行为;(5)意识形态是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它可以降低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6)中国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下放权力;(7)稳定的环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条件。邓小平的制度经济理论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市场及市场机制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命运,从农地私有下的保留,到农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完全摒弃或者是有限度的恢复,再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下的自主发展和政策倡导,演化了执政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国璋  谢艳丽 《创新》2010,4(2):29-33
分阶段考察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首先利用传统的份额—转换法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考察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接着引入资本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充分考察资本要素以及劳动要素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又进一步考察在Verdoorn效应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劳动转移和资本转移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劳动转移一直存在"结构红利"现象,资本转移效应在近些年才开始出现"结构红利"现象;与结构效应相比,产业内部增长效应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与绩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尧 《社科纵横》2004,19(1):24-25
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中外对比以及过程分析 ,本文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滞后已成为束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的重要原因。因此 ,加速市场化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