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千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女性教育的偏执化、女性教育格局的单一化、教育内容的性别定型化、教育效果评价依据的主观化等传统女性教育观念的传承,需要创新女性教育观念。树立机遇意识,增强发展女性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实现女性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为女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树立特色意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发展的路子;树立性别意识,消除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2.
也论知识经济与女性终身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成为重要的无形资本,使人类进入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其基础是知识,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素质不容忽视,女性教育状况的落后直接制约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实施女性终身教育是把挑战变成机遇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女性终身教育的对策探索性地提出要努力实现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功能、教育基地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艺术上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女性作家主体意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叙述话语的转变;小说、散文的文体变革.现实精神始终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内核,现代意识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品格.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和叙述话语则由欧化倾向和理性色彩向感性化、叙述化转变.女性文学在文体上由模式型、传统型向实验性、多样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女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女性具有重要作用.时代新女性既要具有女性特有的贤惠品格,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孝女、贤妻、良母、善邻的角色;又要具有“四自”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女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女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对于传统文化中塑造女性贤惠品格的内容缺乏认同,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教育与传承路径.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多次的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造成传统文化传承断裂,把女性的解放与女性贤惠品格的养成对立起来.应当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建立有效的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女权主义之间的良好对话.  相似文献   

5.
改善女性科学弱势的策略之一是培养女性科学兴趣,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科学教育的参与.科学教育必须突破有关男女两性认知方式的传统认知,正面、客观地认识女性的认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予以全纳.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女性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其中,理想的认知方式是联结建构型认知方式.因此,科学教育全纳女性认知方式,就是采取相应举措,引导女性认知方式向联结建构型认知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平等是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性别平等就业则是实现经济平等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海市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角色定位的开明化和现实感知力,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行动意愿.收入带给女性自立与自强的空间,但与此同时,高收入男性所希冀的"传统女性美德"和高收入女性害怕的"成功恐惧"很容易曲解我们几十年来所追求的妇女解放.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就业需要从认知引导开始.  相似文献   

7.
传统礼仪当中许多关于女性的“礼法”曾严重束缚并还在继续影响着女性的发展;由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对女性礼仪及礼仪本身的认识和操作中尚有许多偏颇之处.因此,在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的今天,建立现代礼仪规范、进行札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女性教育教材建设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女性自我觉醒,即启迪女性进步和发展上.这是唤起群体女性自我意识的需要,无论是摆脱传统对女性的束缚,把握转型期女性的变化和作为,还是改变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都离不开自我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彝族谚语或格言(彝语称“乐比”),在彝族女性的传统教育中具有哲学意义,而且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彝语中.从彝语涉及女性内容的“乐比”中,能够探究出其在彝族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教育作用,并折射出彝族社会女性性别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个体身上都兼具男、女两性双重心理品质.具有两性化人格的人是理想人格的新模式.本文认为幼儿园和小学中女性教师一统天下不会必然导致孩子的女性化.科学的教育教学应摆脱世俗观念,致力于塑造心理健康即具有两性化人格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对女大学生进行知性高雅教育具有必要性.当前的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合理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知性高雅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女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以及对知性高雅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等.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批判性借鉴传统文化中有关女性教育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和道德元素,同时把知性高雅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女子院校及相关的女性教学与研究单位要在加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认同主要表现在:在女性中间寻找中心;不把争取男人的首肯作为头等大事;去男性欲望化目光.但是女性认同遭遇了女性经验的遮蔽和女性传统的断裂等文化困境.只有重建与母亲的亲密联系,追溯女性本源,才能消解父权制文化的影响,更好地实现女性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水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性别文化既保留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为主要内容,并在相应的财产分配制度、劳作文化中,对女性的地位、权利和行为内容进行了定义。传统以来,家庭教育作为女性教育的主要方式,按照社会规定的传统性别角色内容来塑造女性。人们很容易忽视女性的学校教育需求,也感觉不到学校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最初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水族社区时,也沿袭了当时汉族学校教育制度所蕴含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女性被长期拒于学校大门之外。传统性别文化是制约今天水族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梅山地区匠工传统技法即"匠工五法"是梅山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操作方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对我国当代女性农民的法制与道德教育可资借鉴.通过借鉴,可以使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的主观色彩客观化、评判标准由隐形化到显形化、评判力度由柔性化到刚性化.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所接受的培养的总和,体现了教育终生化和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对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教育的目标、地位、课程及教学等方面形成了冲击.与传统教育相比,终身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个性和培养完人的教育,它形成了新的学习观并实现了教育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体现出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女性教育是对女性所有个体进行知识传授、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的社会化过程,它不仅包括与男性同等、同样内容的教育,而且还包括针对女性的特殊教育。中国是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倡导女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伴随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女性教育走过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本土特点。特别是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为核心的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在加强女性教育,促进女性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能体现中国女性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传统时代常熟教育发达,号称“人文渊薮”。近代以来,在较早开埠的上海、苏州等城市影响下,常熟传统教育开启了近代化转型的历程。清末民初以来,以丁祖荫为代表的常熟士绅群体积极创建新式学堂、关注女性教育、推广私塾改良,藉此而开启民智普及新式教育。在近代常熟教育乃至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以丁祖荫为代表的常熟士绅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多数处于低文化层,受高层次教育的比例偏低,这里固然有社会、经济、家庭等原因,而教育本身的问题也非同小可。传统教育偏见依然存在,忽视性别差异、不顾女性特点、阻抑女性潜质发挥、损害女性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等,都成为女性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采取有效对策排除这些障碍刻不容缓,这是关系到女性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氏四英是常州派女性词人群的代表.她们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文教兴盛的常州地区,受到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她们的词作是情志的自由抒发,既有女性的自觉意识,也寄托了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精神.其词笔秀逸,得碧山、白云之神.她们以创作实绩有力地实践了常州词派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常州词派提供了另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