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以"自我关怀"为目的通达"社会正义"的手段之一,它理论建构的后续展开必须既有文学观方面的思考,也有方法论建构方面的具体阐述,同时还应考虑到该批评的功能与价值所在,因为这三个方面的成功推进是该批评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学生态学批评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背景,而该批评中“问题意识”的凸现又要求着“主题意识”方面的建构与“命题意识”方面的探究,总起来看,该批评意味着一种关于人的认识新范型——“生态人”的出现与一种文学观方面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3.
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探讨应该注意该批评自身之中存在的诸伦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如果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存在于“叙事伦理、创作伦理、文学伦理、社会伦理与批评伦理”五者之闯的复杂关系,不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与辩证的把握,那么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5.
透视历史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聚焦其与进化观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确立、文学观念与史学建构起到的理论支撑作用.传统“文以载道”观、舶来理论、中国现代社会特点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代文学批评外部研究的趋向及特点.追溯现代批评对文学外部因素的关注,探究文学外部研究方法形成的历史与特征,探讨该研究趋向导致的文学与批评的“真实”诉求,分析文学“真实”被赋予的科学精神、道德勇气以及引起的后果,对理解现当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纯文学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纯文学与大众连通的重要通道。当前纯文学的品牌建构主要从地域界定、名刊丛书打造、文学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而对新生作家公众形象的展示较为欠缺。同时,本应成为文学品牌建构主要助推力量的文学批评仍然以学院式的“职业的批评”为主,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公众文化空间,故“以人为本”的纯文学品牌的建构需要更多新鲜生动的“新闻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区域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实绩来源于区域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史批评的不断增长。区域女性文学史写作是对传统的文学史理念和写作模式的突破,也是对女性文学史批评的细化。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女性文学批评、文学地理学批评、文化生态研究等多种批评融合视阈的产物。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在区域的地理和文化版图上绘制“女性文学地图”,探寻女作家的“地理籍贯”,开掘女性文学的“地理基因”,阐释其具有“区域地标”意义的地理意象,探寻女性文学的地理叙事特点,发现女性文学区域性文化和审美差异,从而建构中国女性文学生态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问题成为近两年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批评家的活动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批评活动可以成为团结公共的中介,合理地进行对话交往的批评可以内在地形塑公众参与社会文化议题的讨论方式.在当今我国学界倡导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批评家应具备认同意识、对话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新世纪文学”研究成为文学批评的关键词。新世纪文学的构成中,网络文学的自由书写和网络传播最能表征新世纪文学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观念与规则的新质。新世纪文学研究对这新的文学形态做了重点讨论,其批评特点呈现为“亚流派”研究。需要建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批评话语对网络文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同时它也预演了一场接近白话文学运动的文学“俗语化”运动。在此推动下 ,启蒙文学创作迅速崛起 ,呈“潮涌”之势。这些作品从三个方面初步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形态 :强烈的主体启蒙意识、“文明批评”的思想意向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评性、丧失批评性的批评泾渭分明,亦为好批评与伪批评、精品批评与低劣批评、高雅批评与庸俗批评的试金石,更是批评与捧评、棒评、恶评、误评、炫评、酷评、滥评的分水岭。批评作为“诤友”而着眼于“症候”批评,正是批评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亦是批评精神之所在,更是“批评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辽宁文学研究的批评话语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视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诉求上,缺少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展开文学研究的生态批评。21世纪以来,生态批评浪潮得到深入发展,“地方意识”是其建构过程中极具价值的因素。萌发于白山黑水的辽宁文学创作一直携带着“地方”基因,并在“地方剥夺”“地方依附”“地方记忆”这三个维度中呈现着辽宁生态文学的思想流变和叙事经验,旨在唤醒一种具有生命共同体价值的“地方意识”,培育人类对环境的生态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绿色互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困境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0,30(1):61-65
当前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不凡的实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文学理论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的内在机制的影响,还受到主要来自政治经济、外来文论话语、批评实践等方面的推动。由于社会关注焦点的变移、自身在话语方式的转换与本体理论的建构方面滞后于文学现实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文学批评只有给予文学现实和文学经验更多的关注,重视文学批评实践对理论的建构作用,加强批评自身的实践力量,强调和突出批评的理论建构功能,积极参与本体理论的建构,增进对文学现实的阐释力,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国民族文学价值观念区别于“民族的民族文学”。作为应然价值观念,它的基本涵义为:“中国民族文学”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属性并得到规定,是56个民族文学组成的整体性概念,中国民族文学是多民族一体的文学。本研究从历史与现实的合理依据、审美情感与艺术选择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中国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合理性与可能性等三方面论证了该价值观念之成立,尤其提出和论证了“微”“独”“同”互相制约综合的思维方式怎样实在地落到批评的操作层面:通过“微”对象所获“独”的批评结果,由“独”所属的“同”一点点潜移默化地铸牢使命,依赖“同”的理念又落实到“微”的客观准确选择,以“同”体现其“整体性”,以“微”所获之“独”体现其“差异性”,明确与清晰了向世界展示整体性与差异性兼容的中国民族文学的批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黑人女性主义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进行文学创作,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与批评理论。在艾丽丝·沃克的新作《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由于父亲假借爱的名义对女儿行使“所有权”,致使女儿终身落寞。经过一系列曲折的人生轨迹,父女终于实现了灵魂上的和解。本文就“一个令人震惊的祝福”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16.
文学生态学批评是后现代批评,因此从后现代视野出发就应重新理解该批评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学生态学批评应该具备的形态,即文学生态学批评的关键在于把握存在于“生态性、文学性、宗教性与政治性”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是并称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两大丰碑.作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它们一反汉儒断章取义美刺言诗的批评,注重批评对文学本体的研究,为促使文学向自身回归,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以批评的态度、方法、对象、目的为其主干.这一理论建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内在结构的某些普遍规律.为此,刘勰把作品分解为六大构成因素,把批评方法定位于知性的“识”.“识”即“观”,即“认知”.刘勰虽未对“识”的内涵进行严格的理论界定,却明确地提出了一个以“识”为方法的批评理论.并在其理论建构中将“识”这种方法的本体性、分解性、认知性、理论性等特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了.钟嵘的《诗品》则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诗歌作感悟式的艺术批评.其理论由批评的对象、标准、步骤、方法等要素组成.这一批评理论的实质是企图建构一个对以五言诗为对象的作品整体性感悟式的批评体例.为此,钟嵘将“滋味”确定为批评标准,将“味”确定为批评方法,“味”即“感悟”“体味”.钟嵘虽未对“味”的内涵作精确的理论阐释,“味”却是他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精髓,“味”体现了他的诗论和诗评的特色.因此,在《诗品》中,“味”这种方法的主体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中“文学文本论”将文学定义为“文本艺术”,创造性地提出了“脑文本”等文本概念来解决文学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本”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字文本”,忽视了发生学意义上以语言为基础的“口头文本”,限制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将“脑文本”看作口头文学的文本,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口头文本的产生、传播、接受规律,不能科学全面地描述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本质。利用跨学科方法与视角,运用“口头诗学”等理论分析“文学文本论”对“文学形态”“文本类型”“文学本质”等问题的理解,或许可以弥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和“语言”的断裂,促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论”理论完善,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文艺理论批评发展面临建构中国文论批评体系的问题,面临着中国文论“西化”、自产批评理论不足的窘境。学者王建疆提出别现代理论后引发国内外学者讨论,国内、国外的艺术界在该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别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学界则对应形成了别现代批评思潮及别现代理论—文艺双向生产机制等现象与理论,别现代理论由此成为了走出国门的中国文艺理论。对此,建构别现代批评理论以总结、阐发已有的别现代批评实践经验,是发展别现代文艺理论的关键环节。别现代批评理论的初步建构主要从别现代批评观念、别现代批评的对象及任务、别现代批评方法论入手。进入新时代以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的文论体系是文艺学界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这不仅是主流话语强调的“特色论”“自信论”的要求,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文艺理论趋向成熟的自觉表现。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