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陕西省556户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评价的调查数据,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有:第一,目前农村最需要的公共产品依次为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医疗、饮水设施、教育;投资重点为生产性公共产品。第二,农户对生产性公共产品、生活性公共产品及保障性公共产品满意度较高,总体评价中等偏上。第三,三类公共产品供给效果优劣依次为生活性公共产品、保障性公共产品和生产性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是有效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供给,农民缺乏对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使得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始终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甚契合。在解决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问题上,林达尔均衡模型和蒂布特模型分别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方式,为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可以根据现实国情,对林达尔均衡模型和蒂布特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等措施来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理论分析和构建模型等方法对体育公共产品的界定以及对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增加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减轻中国医疗卫生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和效率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当前,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村公共产品作用的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二元供给结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民主决策机制;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渠道;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从而建立起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效率也比较低下,存在这些问题,其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不合理,政府供给中的行为缺失和农民自身提供公共产品的集体行动困境。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实行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完善农民的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改革农村产品供给的制度约束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大量公共产品的支撑.历史上,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筹资出力提供,现实中,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别十分突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长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倾向,对农村投入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公共财政农村投入资金的失效,县级财政的吃紧以及公共财政转化成公共产品的不科学决策机制等.为使农村获得足量、优质公共产品,政府必须树立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意识,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构建公共财政政策,同时,应从人大立法、"阳光财政"、财政义务分配、决策机制转变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农村提供足量、优质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处于利益的核心层。要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才能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时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对接起来,并把政策落实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应从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入手,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使政府确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大量公共产品的支撑。历史上,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筹资出力提供,现实中,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别十分突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长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倾向,对农村投入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公共财政农村投入资金的失效,县级财政的吃紧以及公共财政转化成公共产品的不科学决策机制等。为使农村获得足量、优质公共产品,政府必须树立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意识,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构建公共财政政策,同时,应从人大立法、“阳光财政”、财政义务分配、决策机制转变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农村提供足量、优质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产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过程中,农民是公共产品建设的生力军.推进农村公共产品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639位农户入户深度访谈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的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家庭收入、地理特征、民主参与、政策支持、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等6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建设农村公共产品的资源日益增多,公共产品的供给资本也急剧增加,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供给成果。在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Pearson科学检验的基础上,以全国25个省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为对象,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测算。测算结果中,北京、河北、辽宁等省份总体上达到DEA有效;海南、黑龙江、四川3个省份公共产品供给相对有效率,但是提升空间不大;山东、江西等省份在供给效率方面进步空间大;安徽、湖南、云南、西藏的供给效率出现衰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