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于明清时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末年,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地区,这是已知最早传入西南民族地区的西方宗教。清雍正年间,天主教又从四川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归化基督运动",对信教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文化深层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生命权、财产权、平等权、人格尊严和文化权等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其带有的基督教文化特征。这种变化"由里及表"推动行为规范、纠纷解决等法律文化表层结构的变化,形成信教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意识与认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地区,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传入埃及,并很快发展起来。埃及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契合是基督教顺利传播的思想前提,而埃及大量犹太社团的存在也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加之基督教的普世思想迎合了当时埃及的民族情结,这使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并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此外,“神圣家庭”的传说也加强了埃及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同少数民族产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离开少数民族谈论中国基督教是不全面的。对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传播方式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变迁,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史、文化史和民族史。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基督教①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之风日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日渐活跃。张资平在小说创作和自传中对基督教的认识和理解,代表20世纪初期部分中国人对基督教的看法:肯定宗教于人类生活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认为基督教优于本土宗教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土正可以取佛教而代之。张氏的小说与自传呈现出中国基督徒为物欲驱使而信教的世俗图景,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国人缺失宗教热情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化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宗教使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在线研究最早应该在1995年,其中主要是对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抽样与统计、内容分析、量化对比、田野调查和采访等。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基督教网络传播的工具空间、基督教网络组织形态、基督教网络移民、基督教抵制网络传播、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权威、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虔诚、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修辞、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身份、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价值等九个方面。这些研究通过对照线上宗教和线下宗教,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9.
文萃与信息     
基督教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钱宁在《思想战线》1998年第8期著文,论述基督教的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在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领域,由于宗教信仰和伦理价值观的对立,传教士极力反对少数民族生活中受原始宗教意识和文化习俗支配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瘴气由恐惧转向不断探讨瘴疫的环境因素与致病机理;考察西南、岭南民族地理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地区的服饰饮食文化由陌生到认同、对西南民歌音乐文化的喜爱与探究、传播等,都表明了内地文化人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地理文化观念的一些新变化.尽管并未根本改变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与宗主文化的优越感,但毕竟开始转变对西南边远地区"蛮夷"文化的态度,为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在内地与西南边远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与民族团结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社会有着相当影响的《万国公报》是寓华新教传教士的舆论阵地 ,是一分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在长达近 40年的时间里 ,它对儒学的评析既有“耶儒相通”之言 ,也有“救世教成全儒教”之语 ,更有以基督教取代儒教之论。这些言论有合理的成分 ,但更多的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 ,对儒学采取了非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理清犹太人移民塞浦路斯的时间和原因,犹太人移民对基督教在塞浦路斯传播的影响,通过历史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116年,犹太人相继移民塞浦路斯,并将基督教传入塞浦路斯,公元116年萨拉米斯的犹太人起义促进了基督教在塞浦路斯的传播,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交往、《旧约》译成《七十子希腊文本》、塞浦路斯不同地区崇拜某一希腊众神的一神教特征,是促进塞浦路斯的希腊人接受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专制而又动荡的时代,这一背景决定了希腊化宗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世界主义;二、神秘主义;三、帝王崇拜;四、宗教解构了哲学。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希腊化宗教为基督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诗中弥漫着基督精神 ,其实他所认同的并非基督教神奇迷离的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 ,而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他社会理想所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5.
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着无数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地、万物、人类来源的认识。用哲学眼光审视,这些认识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体现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和文学,都属于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的范畴,二者都是人精神领域发展到强盛时期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神学宗教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具有了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再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强大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现,则表明人类具有了通过自己的大脑用形象和情感再造一个物象世界的能力.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的观念和基督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基督教的思维结构与文学的思维结构、基督教目的与文学的目的以及基督教对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法律与其宗教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 ,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的基础 ,宗教的信仰对象以及伦理观念 ,使得“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有着不容动摇的地位 ,为西方法律的自身完善化提供了前提 ;同时 ,近代的“教会法”对于现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世俗化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形式上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代法律虽然有着深厚的宗教之根 ,但已经越来越功利化了。  相似文献   

18.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地区区域性强 ,北部对南部影响甚大。据考古发掘资料 ,西南铁农具战国早期出现 ,可分为、锸、锄、铲、镰、铧、斧七类。铁农具主要由北部的巴蜀向南部的云贵传播 ,在分布上呈现集中在冶铁区、移民通道区、农垦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采取立法制约、监控打击、精神强制、组织改造、适度怀柔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对基督教的控制。伪满政权对基督教会的监控是东北宗教控制工程的组成部分。各宗教的遭遇具有相似性,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从源头上讲,日本对东北基督教的控制手段是日本国内宗教控制模式的移植。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获知,三峡地区腰坑葬俗,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腰坑墓数量增多。战国至秦汉仍传流不断。尤其是唐宋及明代在三峡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从鄂西、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腰坑墓资料现象观察,其发展当是由东向西传播这么一个趋势,然后再由三峡地区继续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延续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