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一“实践论转向”对本体论问题的遗忘一般认为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是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在学术界一度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 ,即“实践” ,来以此寻求、确认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比如人们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法” ,“实践的思维方式”等。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 ,大致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为新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因而超越了本体论。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2003,(5)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张汝伦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3年第 4期撰文《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指出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发表了俞吾金同志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路历程》一文(以下简称《历程》),该文一改近几年学术界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模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演化,确实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赞同《历程》所说的,“这方面的探讨正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先决条件之一”,并且认为该文关于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划分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来,与俞吾金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3,(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  贺来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5期撰文《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指出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日明 《学术研究》2006,42(10):11-16
如何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这不仅是一个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牵扯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根基、路向和解释模式的问题。只有克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断裂”说,呈现《手稿》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变革中的理论意义,破除对《手稿》的近代解读模式,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现代诠释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场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展开的很热烈的论辩虽已过去,但从近年来散见于各种著述文论中有关“本体论”的观点不难看出,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分歧甚或背立不仅依然如故且愈益根深蒂固。其症结似乎不在于“有本体论”还是“无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或是“物质——实践本体论”的纠缠,而在于“究竟什么是本体论”或者说“究竟什么是本体论问题本身即哲学本体论究竟要探究和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上的瓜葛。回应《哲学研究》新近一篇文章对“本体论”的话难①,追忆那场并不遥远的争鸣,笔者拟再次将一些…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徐崇温同志提出“物质——实践本体论”命题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概括。他说:“既强调实践,又坚持唯物主义,二者不可或缺,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光明日报》1988年4月18日)。在《用马克思的思想统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中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实践本体论,也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新自然本体论”解读陈天庆关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人们较多理解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也有人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如卢卡奇)等。当然,不少人则强调马克思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如A·施密特)。笔者认为,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新自然本体...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域。有研究者认为实践的思维方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存在本体论。也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本体论形式。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应该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露的“本体观”思想中去寻找答案。本体论意义的历史变迁以及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也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功能和体系的讨论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这一有益的探索中,也出现了某种偏向,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它的还原.做为还原的一种尝试,就是根据马克思新思想形成的某种哲学批判途径,尤其强调对旧唯物主义以客体为中心的自然本体论的批判,提出重建以实践为本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在实践本体论建构的理论体系中,对自然作何理解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实践本体论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发源地,将《手稿》以历  相似文献   

13.
布洛赫重建的马克思哲学的希望本体论 ,通过对 2 0世纪 3 0年代原苏联哲学界建构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自然本体论、机械论和静态思维等严重缺陷的冲击 ,在很大程度上阐发了马克思哲学内在的现代意义 ;若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提出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相比 ,则又显露出忽略唯物史观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真理性的重大不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6-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在马克思著作的理解问题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和版本结构,对《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性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赫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对《资本论》的文本构成和著作性质等作出了新阐释。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和"生存论本体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同质论"的"差异论"。这些新的阐释和观点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采用‘本体论’这个术语”,当然也就不复存在本体论这方面的内容。另一种则认为,虽然马克思哲学没有采用过这个概念,但却“包含有体体论’的内容”。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正确。马克思哲学既有本体论的内容,马克思也不止一次采用过本体论这个概念。问题是本体论概念歧义纷繁,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而不致走偏。无论是对本体论概念的运用,还是对本体论内容的阐发,这都发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早期。就早期这一概念而言,…  相似文献   

18.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在《终结》和《提纲》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是哲学研究应当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二是实践概念应该首要地被理解为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三是马克思哲学究竟把“现实的人”作为核心问题,还是把“纯粹思想”作为核心问题。本文强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该认真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19.
实践本体论的提出本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的讨论,但王金福同志却在《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一文(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中说:“实践本体论者一定会感到,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围内论证实践本体论,那是困难重重、四处碰壁。要使实践本体论说得通,至少要跳出这个圈子才行。”这就把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列入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围之中了。  相似文献   

20.
学术传真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张奎良在《哲学研究》2 0 0 4年第5期上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作了如下阐释:1.人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之本。哲学上的“本”首先具有本体论意义,指的是世界的基础和本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把对世界之本的追寻置于人的生活实践中,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以人为本”就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如实反映。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首肯和认同。2 .人是价值论意义上之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大抵相近,而人本主义也不过是追求人的生存意义而已,人本主义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