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罗礁是浙江普陀山岛"观音跳"前海域上的一小块暗礁,它涉及到不肯去观音院的建立和东亚三国之间的关系.有关新罗礁和不肯去观音院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来历,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与日本和尚慧锷有关.近来,韩国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指出它们应该与新罗商人有关.事实上,仔细考察有关纪录和说法,将这两者认为是基于同一事件,即持新罗商人和日本和尚慧锷同一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此时,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之际。虽然三个国家都接受了佛教,并把它看成求福护国的工具,但由于三者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佛教在传入三国的时间上,高句丽最早,百济次之,新罗最晚。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国佛教最为兴盛,呈现出空前的繁盛局面。同时造船技术发达,航线繁多。同时,唐朝实行文化开放政策,众多的新罗留学僧泛海入唐求法。唐罗的佛教文化交流,带动了新罗社会、佛教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以及东亚佛教发展、东亚共同的文明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处于音乐文化鼎盛时期的唐朝与新罗,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促进两国音乐文化思想的相互融进。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它们主动吸收,相互影响,由此积极推动了两国间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朝与新罗国一直存在友好关系,而正史对新罗的记载止于会昌年以前.《新唐书》说:新罗国在“会昌以后朝贡不复至.”会昌年以后,两国关系如何?本文在没有正史材料为据的局限下,采用足够的唐诗材料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回答:会昌年以后唐朝与新罗仍互派使节,新罗贵族子弟仍仕于唐朝,新罗仍有来唐朝的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参加了科举考试,新罗有不少僧侣到唐朝习佛取经,有的还留居于中国的名山大刹.这些足可以说明,两国仍存在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一般称之为乡歌,《彗星歌》是保存到现在的新罗诗歌作品中最古老的乡歌作品。《彗星歌》产生于公元6、7世纪,作者是新罗真平王时代(公元579-631)的大僧人融天师。《彗星歌》不仅采用了巧妙的表现手法,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唐朝以高度发展的文化吸引着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外国留学生源源不断地被派遣前来学习,努力吸收盛唐文化。派遣留学生学问僧最多的国家是新罗,他们学成回国后,在经济、刑律、教育、文化、宗教、建筑、历法、军事几乎所有部门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学术和技术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对推动新罗文化的发展和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高句丽后,两国合作基础亦不复存在,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与新罗最终爆发战争。由于唐朝受西北吐蕃炽盛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以后新罗以统一国家面貌出现,七世纪中后期的东北亚政局从此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经典、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佛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及《父母恩重难报经》等都是提倡孝道的佛教经典。在中国的佛教信众看来,劝亲信佛、出家修道、慈悲为怀等都是在尽孝道。儒佛两家在如何行孝上有着重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对立,而是对中国行孝方式的丰富和发展。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是我们今天弘扬孝道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现实和社会的原因,唐代妇女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多,她们信仰佛教的方式主要有出家为尼和在家修行两种。唐代妇女信仰佛教,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土后与中国文学积极融合,作为人生具象的小说也融入了斑斑佛迹。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出现了以寺院为活动场景、以僧众为表现人物、以世俗化为倾向的传奇小说。分析佛教因素在传奇小说中的投射印痕可以看出,佛教在艺术手法上,包括题材扩大、人物塑造、结构创新以及创作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小说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佛教思想在士大夫阶层的渗透,也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和国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2.
自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迎佛起,中国开始佛教信仰。其传播速度极为迅速,南北朝和唐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两大高峰时期。但现存的唐代佛教造像却相对不足,主要保存于陕西、敦煌和四川地区,其中四川地区的造像算得上数量多,种类全,但由于唐代佛教美术有着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现在对于唐代佛教美术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就四川地区来说,其造像图本究竟来源于何地,又为何多密宗造像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山东唐朝时期不但寺院林立,而且本地高僧和外来驻锡的高僧也很多。随着唐朝佛教宗派的兴盛,各主要宗派在山东地区也广为流传。可见,山东唐朝时期的佛教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南岳佛教诗歌创作从南朝时期开始,创作尚处于发韧期,到了唐代,终于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时刻。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诗歌创作的高峰往往会带来诗歌品评和理论总结的高峰,唐代诗学有着风骨和情韵并重的审美取向,诗学发展可以分为“载道”一路和“取境”一路。此外,近体诗对声韵的营造也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对格律的探究。文章结合这些诗论,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个别地将唐代南岳佛教诗词的艺术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并对当时的丧葬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是以“地狱观”为代表的新的死亡观念的盛行,二是出现了一系列与佛教密切相关的丧葬礼仪。由此可见,佛教不仅改变了唐代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习俗,甚至有些因素融合到传统丧葬习俗之中,从而成为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韦皋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在蜀期间,他崇奉和提倡佛教,编造初生满月时"胡僧"预言故事;归心南宗禅道,结交禅宗、华严等宗名僧;助弘律部东塔宗律疏,宣扬鹦鹉念佛和净土观念;雕造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石像、成都大慈寺普贤菩萨像,在成都新建宝历寺。韦皋崇奉和提倡佛教,促进了中国佛教诸宗派的发展,推动了佛教在四川地区的传播和兴盛,有利于四川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研究韦皋与佛教,为我们观察当时的佛教与社会提供了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贬谪文学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贬谪诗文中的宗教思想问题却经常被忽略的这一问题,拟以贬谪文人创作的文本为依据,分析贬谪诗人的贬谪诗文中所含有的佛教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与其他诗文的不同特点等进行比较。从而通过对贬谪诗文中佛教思想的研究,推进贬谪文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大海寺始建于北朝,盛于唐代,北宋以后衰落。大海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唐代中晚期造像艺术成就最高。文章探讨了大海寺的历史,并着重分析了唐代大海寺的佛教造像、宗教信仰及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9.
突厥佛教始兴于6世纪下半叶佗钵可汗统治时期,曾受到中原、印度及中亚粟特佛教的交互影响。由于佛教戒杀生、戒争斗的教义与突厥游牧射猎、尚勇好武的习俗多有抵牾,故佛教在漠北未能扎根而不久便趋于衰亡,惟中亚西突厥人因受当地佛教的影响而流行的时间较长,延至8世纪中期,后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东浸而衰亡。  相似文献   

20.
9世纪,新罗人中出现了一些专门以信息沟通和语言翻译为职业的"新罗译语"。这些人大多是曾旅居唐、日本的新罗侨民,他们对语言的掌握是建立在对相关国家的文化、民俗、日常生产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和生活环境使这一特殊历史人物群体具有谙熟中、韩、日三国语言文化、一专多能、联系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