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奇特葬俗。上千年来它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起台湾、福建浙江、中经江西、湖北、湖南,西到四川和云贵高原,南至广西左右江流域。悬棺葬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印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等地亦有发现,甚至远播太平洋岛屿中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  相似文献   

2.
悬棺葬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武夷山脉东西两侧的悬棺葬,以其分布密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令学术界刮目。根据福建崇安、江西贵溪悬棺葬的形制,出土文物的品种、造型、质地和同位素测定数据看,它们属于同类葬制中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这一点在学术界似无疑义,对武夷山山两侧的悬棺族属同属于百越系统的认识也比较一致,可在涉及两省悬棺的具体支属,分歧颇大。目前的看法就有夏代越族祖先无余后裔说,彭祖说,闽越“安家”族说,干越说,于越说,武夷族说乃至苗蛮、畲族说等等。在第一届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以《武夷山悬棺葬年代与族属试探》为题,  相似文献   

3.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是清代在天山南麓发现的一处汉代摩崖石刻,又称刘平国“斫孔记”“开道记”“治路颂”“作亭颂”“治关城颂”等。该石刻是目前新疆发现的唯一一件具有明确纪年的汉代石刻,也是年代最早的石刻,故又称“西域第一石刻”。“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位于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克沟口。这个南北走向的峡谷,东西两面有高崖,山口在峡谷的南端。  相似文献   

4.
在云贵高原这块神秘而富饶的土地上 ,隐藏着许多诱人的秘密 ,古往今来 ,不知吸引了多少学者的目光 ,诱惑了多少文人墨客去追逐 ,牵动了多少探险家去冒险 ,古滇国就有这样的魅力。人们到了滇池之旁 ,面对奔来眼底的五百里滇池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临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 ?”那个开创了滇国灿烂文化的英雄是谁 ?那些创造了滇国辉煌历史的“卑贱者”又是哪个民族 ?而《史记》、《汉书》等古籍明明记载开创滇国历史的庄来自楚国 ,可是古滇国所创造的辉煌的晋宁青铜文化和呈贡的墓葬文化却找不到多少楚国文化的影子 ,这个庄到底是假…  相似文献   

5.
杨四海 《民族论坛》2006,(11):48-48
在这个夏日的正午,湘西的王村仍然站在酉水北岸。其实王村一直是站在那儿的,在这里,我用“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因为在我没有见到王村之前,它已站在那儿有两千年了。而两千年之后的这个夏日的正午,当我从绿得发青的酉水支流——那惊魂动魄的猛洞河漂流到王村水码头的时候,浑身上下水淋淋的我,还不知道几十级石阶之上那个山腰间的“芙蓉镇”——就是我想象了好些年的王村!在我的记忆里,《芙蓉镇》是古华写下的一部小说,后来它又被谢晋执导成了电影。可我对发生在《芙蓉镇》里的人物、故事早已没有了清晰的记忆,这么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雨蔚 《民族论坛》2005,(9):30-31
多年以来,唐朝诗人李商隐“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之《蝶》诗,就像是一只翩跹于时空之中的蝴蝶,引诱着我去寻访美人前世之所属、所爱。曾经的西子遗殿,曾经的昭君故村,曾经娉婷比肩鲜活在历史长河中的两个美人——西施与昭君,在历经了千年的风霜雪雨之后,是否依然能撩拨起沉潜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份高山流水般的温情与缠绵?西施越溪女清晨的浣江,风轻轻地掠过岸柳的枝头,将一份飘渺的印象点缀在了流水的波纹之中;贴水而来的晨雾就像是一个被黄酒浸润了千年的梦,氤氲在静静流淌的浣江上。一座小巧玲珑的浣纱亭,倒影着的是一份被涟漪无限扩…  相似文献   

7.
易名 《民族论坛》2007,(5):55-57
<正>在福建武夷山峭拔高耸的悬崖绝壁之上,散落着数千具距今约4000多年的船形“悬棺”。这些“悬棺”的主人是属于远古哪个族种,他们为什么要把棺材搁在几乎无法攀缘的高高的绝壁之上,他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放上去的,一直是一个令一代又一代后人绞尽脑汁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苍铭  邵凡晶 《民族研究》2023,(1):98-110+145
古代图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是历史学、民族学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滇苗图说》、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所藏《滇夷图说》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民族图册,近年不断被研究者关注和引用,这两种图册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滇中百蛮图》有密切关系。本文考释了三种“夷人图”的绘制年代,绘制背景,发现它们均源自清初编绘的《百蛮图稿》,该图稿是清代最早的“夷人图”,对认识云南众多“夷人图”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订正了《滇苗图说》《滇中百蛮图》图册装裱过程中图说错贴问题,为西南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古代民族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广西悬棺葬的类型、葬具、葬制、下葬的方式和棺木的不同形制及具体分布地区,并通过对随葬品的分析,结合崖画、碑文,得出了广西悬棺葬大约是晋至清末年间在若干地区流行的一种葬俗的结论.同时通过对广西和周边地区悬棺葬及其相关文化特征的比较,指出广西的悬棺葬的族属是壮族和瑶族,最后探讨悬棺葬研究的民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文从创造和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古老文字,从它创造之时起,便留下了书写的典范,受到后代重视。据文献记载,藏文创造者吐弥桑布扎写作过一批尊崇松赞干布的诗歌,亲笔书写在“绛”地一寺庙的石壁上,摩崖保存下来。后来人们认为这一摩崖字形匀整生动,好似“黑蛙伸足”,说明自从有了藏文,也就有了藏文书法,而且在书法艺术史上留下了闪烁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管祥麟 《民族论坛》2003,(11):21-22
一、发现帽合山崖壁画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北8公里处的帽合山西南面的崖壁上,这里为大瑶山北麓,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是一处至今还未被外界了解的远古摩崖壁画。2002年夏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距崖画两公里的泰山村一位长者说:“你知道吗?东边帽合山的石崖上画有人像,我们这儿的人都说那是‘佛地’。”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随即在当地请了向导前往探寻,准备弄个水落石出。帽合山为东西走向,是周围群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孤峰突起,形状特异,因形似“高筒帽”而得名。我在向导阿宏的带领下,扯着齐腰深的杂草灌木丛东行,往鲜…  相似文献   

12.
缚龙记     
一条为非作歹的“黄龙”,蛮横地卧在宁夏中卫县境内,它以每年四米的速度向前移动。数千年来,它侵占了许多村庄和良田,连古长城也被埋没殆尽,还摆出截断黄河东流的架势。50多年前,军阀孙殿英想在这里修公路,被“龙”赶跑,国民党反动派曾打算在此修铁路,也只是一场幻梦!他们对这条恶‘龙”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3.
川西南的大凉山,承载着数千年的彝族文化,小凉山,更有无数彝族的传统文化孕育其中,彝族“说唱”便是其中之一,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彝族“二人转”。彝族“二人转”产生于东汉以前,与东北“二人转”如出一辙,距今已有200多0年的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不唱山歌冷啾啾,唱起山歌闹说唱艺人在表演凉州。好个凉州闹坏了,我的山歌才开头……”“各种柴火碰到一起了,就能生出熊熊的火焰。各种人聚在一起了,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就这样,“唱”了“说”,“说”了“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彝族说唱多为两人表演,与东北“二人转”确…  相似文献   

14.
寿星佬儿们     
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被人们誉为“长寿山乡”。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三十五人,其中瑶族寿星就有二十位l我有幸到巴马,特意去拜望了几位。我到西山公社大卡峒生产队的罗卜布家,刚巧他从山上割牛草回来。一见之下,使我惊奇不止。我原以为,已经是一百一十八岁的老人,虽然还健在,恐怕也是扶出扶入了。谁曾想,竟然还能上山劳动。于是我向他请教长寿的秘密。这位瑶族老人听了,笑着说:“哎呀呀,我没有灵丹妙药,家里穷,从小干活,爬山种地。天天上山下山,百年来从未间断过。  相似文献   

15.
一只公鸡站到篱笆上,神气十足地对靠在篱笆脚下的捶衣棒说:“捶衣棒呵,你看我,只要高唱三声,东方的太阳就会被我唤醒,人们就要下地去做活。我的功劳嘛——大不大?”说完,它扬起脖子,等着捶衣棒的恭维。可是,捶衣棒没有吱声,这使公鸡很不开心。“哼,你呀,成天靠在篱笆脚头,啧啧!咯咯咯咯!”  相似文献   

16.
滇、川接壤的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由于多种原因,解放前在封建制度下还保留着浓厚的母权制残余。当时,这里普遍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衣度”的人们共同体,它是纳西族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有些同志曾将这种社会经济组织定名为“母系家庭”。《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刊载的《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以下简称《论“衣杜”》,按,“衣度”  相似文献   

17.
感悟贺兰山     
从小学到大学,都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感染过,想象中的贺兰山总是水草肥美,羊群散落的草原美景。所以当贺兰山真真切切展示在我面前时,它的沧桑、悲凉和落寞着实震撼了我。一望无际的乱石滩连着天际,勾画出人类的无奈。只有生命力极强的杂草,还在顽强地与干旱、风沙和洪水搏斗。它们从黄沙中一次次探出头来,又一次次被黄沙掩埋,如此循环往复地演绎生命的倔强。尽管现在它们只是一簇簇,甚至一株株孤独地活在沙漠的包围之中,但是它们把捍卫生命的颂歌在贺兰山下顽强地演唱了数千年。就凭这一点,这些小草就是英雄。贺兰山,…  相似文献   

18.
吴景军 《民族论坛》2004,(12):30-32
●丛林中的苗族部落秋日,我们慕名前去探访岜沙原始苗族部落。车开到从江县城,向当地人问路:“岜沙苗寨怎么走?”:“走路不用一小时,开抽完一支烟就到。”不是原始部落吗,离县城这么近“原始”成份?我的心倏地凉下来,心想有可能又沿着321国道绕坡而上,仅行驶约7见到一座横跨公路的拱门,上面书有“岜沙苗寨”字知道苗寨到了。我的疑虑顿消。挺拔参天,绿色醉人。远远望去,袅袅炊烟,间或传来时光似乎已来到寨边,坪子里站着三三两两的穿着独一中年汉子走过来,笑着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欢迎来到岜沙苗寨!”我惊奇,山里人能操如一小伙子夹杂着方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记录了现阶段所能考察到的克木人的农耕礼仪及其禁忌 ,包括“玛我”信仰、祭鬼仪式、求雨仪式及重要的禁忌 ,并分析了其中的交感巫术思维的体现以及向原始宗教的“漂移”现象 ,同时 ,对交感巫术理论中的“相似律”一语 ,提出一个更确切的界定 :“映射律”或“映射关系”。最后 ,对克木人的信仰文化系统的前景作了匆匆的瞻望  相似文献   

20.
柳芭和维佳     
牛颂 《中国民族》2015,(12):84-84
去年底,我看了纪录片《犴达罕》,片中主人公“维佳”在影片结束时说了一句话:“如果有更文明社会的警察向我开枪,那就开枪吧。”随后黑屏。可我明明听到一声枪响,那子弹像是直射我的胸膛,脑子“轰”的一下空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