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 ~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 ~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可能度"和人们对生态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满意度",提出结合生态足迹法和"可能-满意度"法的适度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同收入国家的生态足迹水平,构建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生态足迹发展情景,对该区适度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重庆市在生态足迹缓慢增长情景下的"可能-满意度"最高,对应适度人口规模为3306万人,该指标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人们生态产品和服务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变化。因此,重庆市应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人们通过调整消费结构降低生态足迹,这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维持适宜人口容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选取6对12个指标,构建人口容量测度指标体系,预测湖南省适宜人口规模。以2015年为目标时间,通过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以及多个不同指标并合情景分析,计算不同情景下湖南省所对应的适宜人口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湖南省适宜人口容量规模不同。受主要资源、环境因素制约,2015年湖南省较为理想的人口容量为5400-6058万,对应的可能-满意度0.8;湖南省人口规模在6553万以内,其可能-满意度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对应的可能-满意度在0.6以上。对比各指标因子的可能-满意度曲线,土地资源、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在同等情况下,人口承载力最低,成为制约湖南省适宜人口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各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增出生人口进行估算,预测2017-2050年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进而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2017-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内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无法改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大趋势,但是能够减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程度:到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分别比现有政策不变时多出2993万、5374万和7585万劳动年龄人口;与此同时,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对于优化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治污政策偏好决策方案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的最佳发展方案;该方案下辽河源头区2020年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为550.32万人,人口承载指数为0.90,规划目标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可承载从业人口规模为302.68万人,人口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9∶37调整到24∶25∶51,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将初见端倪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人口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利用人口动力系统的人口发展方程,通过对不同方案1972~2000年间人口变动的模拟比较,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28年间中国累计少出生人口在2.64亿~3.20亿之间,总人口累计少增加2.31亿~2.99亿。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降低的最小贡献为57.88%,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贡献了61.2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总的劳动负担得到减轻,使20世纪末21世纪初迎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人力资源和条件,为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可选择的良好人口环境和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单独"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研究"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如果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单独"育龄妇女总量在未来三四十年内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且增长速度很快,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总量超过1.2亿。如果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在50%以下,总量仍超过1亿。如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在30%以上,总量在1亿以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向都市圈、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将集聚理论纳入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研究城市人口集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市人口集聚通过个人收入、职业匹配与公共服务等集聚收益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工作压力、城市房价与交通拥堵等集聚成本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集聚仍能提升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第二,城市人口集聚对城市户籍劳动者、高教育水平劳动者与体制内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提升更大;相比人口高度集聚城市,人口中度集聚城市的规模扩张更可能提升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第三,基于集聚经济理论“空间发展钟形曲线”,都市圈空间不平等表现为经济一体化的集聚阶段或分散阶段。相比经济一体化分散阶段的都市圈,处于集聚阶段的都市圈,城市人口规模扩张更可能提升劳动者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情景模式下的适度人口测算方法,从用地空间、可供水量、绿地指标、GDP和生态足迹五个方面预测了兰州市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与最大人口规模.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和用地空间对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客量规模的限制作用较其它因素强烈;中心城区适度人口为217.82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93.86万.2005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数已接近达到适度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变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锦非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10,31(4):1-6,11
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给予合理预测,有助于政府预估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进而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本文从规范的人口学角度,采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年龄移算,在考虑城镇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以及城市化背景下乡城人口的净迁移率等多个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编制我国城镇人口生命表.对从现在起至未来203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镇人口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为我国制定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城镇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关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现状特征,并且研究外来常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状况,从而更好地全面认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研究能够为上海市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工作、构建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量与质互渗:从社会适应视角解析老年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勃 《西北人口》2008,29(5):1-4,7
老年人口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或带来多大的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或绝对数量的大小,而还取决于老年人口是由什么样特征或特质的个体组成。老年人口问题研究由于过于重量轻质,正处在一个难以继续深化与提升的境地。社会适应是考察老年人口问题最主要、最基本的质的因素。人口数量若与社会适应相互渗透.便能极大地推进有关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都市区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人口密度等人口分布研究指标,分析了长三角都市区人口分布态势和地域格局;利用人口增减变化和人口商度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来长三角都市区的人口增减变化和空间集疏情况。研究表明:(1)长三角都市区在保持较为均衡的人口分布态势下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上海市及主要大城市核心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人口显著增加地区日益增多,人口减少地区逐步减少;(3)以人口强流入为主的人口空间集聚过程日趋激烈;(4)区域发展梯度和经济发展差异已成为人口空间集疏变化的主要诱因和拉力.城市化则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reformulation of the general growth balance method for estimating census and registration completeness so as to make it applicable even to populations that are affected by migration. It also discusses a new procedure of line fitting that could be useful in countries where the input data are severely affected by age misreporting. 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countries where data on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are available for two points in time from either censuses or surveys. Following closely the original proposal of Brass, it involves adjusting the ‘partial’ birth rates for age-specific disturbances from growth and migration rates. Beyond correcting the death rates, the method is useful in inferring the relative completeness of the censuses, and in deriving a robust estimate of birth rat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male population of the Indian state of Uttar Pradesh for the period 1981 to 1991.  相似文献   

18.
姚东  ;伍维模 《西北人口》2014,(5):107-11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十三个师所属团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地域分布。兵团团场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为18.3万人,占团场总人口的10.4%,性别比为113.3,年龄中位数为72.1岁。兵团团场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北疆团场比南疆和东疆团场高。虽然单位土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是均衡的。兵团团场老年人口密度为2.7人/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17.6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人口老龄化对北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对兵团承担屯垦戍边及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康芬  许改玲 《西北人口》2007,28(2):85-87,9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规模大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别于城市。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人口流动、社会保障、人口分布、农村收入水平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申鹏 《西北人口》2010,31(2):1-6
制度人口学主要是从制度变革视角探讨人口行为方式.研究制度对人口行为的制约、调整扫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制度人口学已有研究的综述.结合中国人口实践探讨了制度人口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制度人口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个主要方面:从两种生产理论推演出“削度决定人口”的命题。由此得出两种生产理论是制度人口学研究的理论源泉和指导思想:两种生产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是制度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具体人口制度研究除了人口生育制度之外,笔者还将人口死亡制度、人口流迁制度、人口教育制度、人口就业制度、人口保障制度及人口文化制度等纳入了人口制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