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新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提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目标;二是强调家庭发展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的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阐述“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时,特别要求“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国家人口计生委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并明确“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是“十二五”时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就"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强调"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国家"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中将"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4·26"讲话中将"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人口工作要切实抓好的六项任务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要求;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也明确部署了"十二五"期间促进家庭发展的主要任务。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对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  相似文献   

5.
入题:人口工作的新视角 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人口发展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作为六大任务之一,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弘扬家庭美德,建设美满和谐幸福家庭。这一要求为人口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家庭发展,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口计生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18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2010)”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发表了观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让幸福生活从计生家庭开始”,进入“十二五”,湖北省吹响了实施“生育文明·家庭发展”推进计划的号角,拉开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序幕。为巩固“十一五”生育文明建设成果,创新发展新时期生育文明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伊始,湖北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坚持把生育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人口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湖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发展问题,提出要将"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精神,原甘肃省人口计生委在2012年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基于"统筹大人口、关注大民生、立足大服务、着眼小家庭"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人口均衡发展的深刻内涵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均衡发展的角度对人口转变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口转变是由低级人口均衡转变为高级人口均衡的跃迁过程,人口"总量相对静止、结构高位稳定"是最理想的人口发展状态。中国人口转变经历了超前经济发展的"人口转变"和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后人口转变"两个阶段,人口转变过程中需跨越"高少儿抚养"和"高老年赡养"的两次陷阱。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和提升人口素质是未来根本任务,从较短期看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从中长期看总和生育率回归更替水平,是"后人口转变"时期的战略目标,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宋健  李灵春  胡波 《人口学刊》2022,44(1):5-15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口与家庭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但现有研究对人口与家庭发展的概念、测量和基本态势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基于转变理论和人口与家庭两个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利用CRITIC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拟合指数,从多维视角出发构建人口与家庭发展指数并实证分析近30年来中国人口与家庭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与家庭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人口系统中生育、健康、迁移、结构等各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口发展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后趋于下降,2000年以来略有回升。同一时期,尽管我国的家庭结构指标蕴含风险,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家庭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降低了城乡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这些都有助于家庭发展,家庭发展指数不断升高。人口和家庭系统的协调度和耦合度保持稳定,人口与家庭发展更多受到人口发展的影响。我国当前人口与家庭发展的短板在人口发展,需要尽力解决好生育率低、人口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人口与家庭系统耦合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将为中国实施促进家庭发展政策奠定较好的基础,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着力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人口发展的质量,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国家人口计生委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是三秦大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3753万三秦儿女的共同期盼和奋斗目标。人口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关乎千家万户利益,始终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自觉将人口计生工作融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促进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西部强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和谐、文明、健康、富裕,直接关系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人口长期、合理、均衡发展,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面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转型发展期,重庆市江津区以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口文化的引领作用,靠"文"潜移默化、用"文"打动人心、依"文"改变风俗,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家庭幸福指数,推动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是深化吉林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2010年,吉林省适应形势发展规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写入吉林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通过打造具有吉林民族、民俗特色的长白山人口文化品牌,引领人口计生事业前进方向,凝聚团结奋斗力量,提升群众人口文化素质,让全省人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使每个家庭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相似文献   

19.
今后20至30年,甘肃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先后迎来劳动力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传统家庭功能弱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将逐步显现。因此,在大力推进甘肃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李斌主任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之一。“两个统筹”:一是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推进“两个统筹”,应注重“七个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